第119章 人如玉(3 / 3)

不觉前起抱持杨玉说道:“汝必有以报我。”

那通判是个正直之人,见太守发狂,便离席起立,正色发作道:“既司户有宿约,便是孺人,我等惧有同僚叔嫂之谊。君子进退当以礼,不可苟且,以伤雅道。”

太守(足叔)(足昔)谢道:“老夫不能忘情,非判府之言,不知其为过也。今得罪于司户,当谢过以质耳。”乃令杨玉入内宅,与自己女眷相见。却教人召司理、司户二人,到后堂同席,直吃到天明方散。

太守也不进衙,径坐早堂,便下与杨家翁、媪,教除去杨玉名字。杨翁、杨媪出其不意,号哭而来,拜着太守诉道:“养女十余年,费尽心力。今既蒙明判,不敢抗拒。但愿一见而别,亦所甘心。”

太守道人传语杨玉。杨玉立在后堂,隔屏对翁、媪说道:“我夫妻重会,也是好事!我虽承汝十年抚养之恩,然所得金帛己多,亦足为汝养老之计。从此永诀,休得相念。”

媪几自号哭不止,太守喝退了杨翁、杨媪。当时差州司人从,自宅堂中掐出杨玉,径送至司户衙中;取出私财十万钱,权佐资奁之费。司户再三推辞,太守定教受了。是曰,郑司理为媒,四承务为主婚,如法成亲,做起洞房花烛。

有诗为证:风流司户心如渴,雅娇娘意似狂。今夜官衙寻旧约,不教人话负心郎。

次日,太守同一府官员,都来庆贸,司户置酒相持。四承务自归临安,回复单公去讫。司户夫妻相爱,自不必说。

光陰似箭,不觉三年任满。春娘对司户说道:“妾失身风尘,亦荷翁姬爱官;其他妹妹中相处,也有情分契厚的。今将远去,终身不复相见。欲具少酒食,与之话别,不识官人肯容否?”

司户道:“汝之事,合州莫不闻之,何可隐讳?便治酒话别,何碍大体?”

春娘乃设筵于会胜寺中,教人请杨翁、杨媪,及旧时同行妹妹相厚者十余人,都来会饮。

至期,司户先差人在会胜寺等候众人到齐,方才来禀。杨翁、杨媪先到,以后众妓陆续而来。从人点窖己齐,方敢禀知司户,请孺人登舆。仆从如云,前呼后拥。到会胜寺中,与众人相见。

略叙寒喧,便上了筵席。饮至数巡,春娘自出席送酒。内中一妓,姓李,名英,原与杨姐家连居。其音乐技艺,皆是春娘教导。常呼春娘为姊,情似同胞,极相敬爱。自从春娘脱籍,李英好生思想,常有郁郁之意。是曰,春娘送酒到他面前,李英忽然执春娘之手,说道:“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于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姊今何以救我?”说罢,遂放声大哭。

春娘不胜凄惨,流泪不止。原来李英有一件出色的本事:第一手好针线,能干暗中缝纫,分际不差。正是:织发夫人昔擅苛,神针娘子古来稀。谁人乞得天孙巧?十二楼中一李姬。

春娘道:“我司户正少一针线人,吾妹肯来与我作伴否?”

李英道:“若得阿姊为我方便,得脱此门路,是一段大陰德事。若司户左右要觅针线人,得我为之,素知阿姊心性,强似寻生分人也。”

春娘道:“虽然如此,但吾妹乎曰与我同行同辈,今日岂能居我之下乎?”李

英道:“我在风尘中,每自退姊一步,况今日云泥泅隔,又有嫡庶之异;即使朝夕毒侍阿姊,比于侍婶,亦所甘心。况敢与阿姊比肩耶?”

春娘道:“妹既有此心,奴当与司户商之。”

当晚席散。春娘回衙,将李英之事对司户说了。

司户笑道:“一之为甚,岂可再乎!”

春娘再三撺掇,司户只是不允,春娘闷闷不悦。

一连几曰,李英道人以问安奶奶为名,就催促那事。春娘对司户说道:“李家妹情性温雅,针线又是第一,内助得如此人,诚所罕有。且官人能终身不纳姬侍则己,若纳他人,不如纳李家妹,与我少小相处,两不见笑。官人何不向守公求之?万一不从,不过弃一没趣而己,妾亦有词以回绝李氏。倘侥幸相从,岂非全美!”

司户被孺人强逼数次,不得己,先去与郑司理说知了,提了他同去见太守,委曲道其缘故。

太守笑道:“君欲一箭射双雕乎?敬当奉命,以赎前此通判所责之罪。”

当下太守再下牒,与李英脱籍,送归司户。司户将太守所赠十万钱,一半绘与李姬,以为赎身之费;一半绘与杨姬,以酬其养育之劳。自此春娘与李英妹妹相称,极其和睦。

当初单飞英只身上任,今日一妻一妾,又都是才色双全,意外良缘,欢喜无限。后人有诗云:宫舍孤居思黯然,今朝彩线喜双牵。符郎不念当时旧,邢氏徒怀再世缘。空手忽擎双块玉,污泥挺出并头莲。姻缘不论良和贱,婚牒来五百年。

单司户选吉起程,别了一府官僚,挚带妻妾,还归临安宅院。

单飞英率春娘拜见舅姑,彼此不觉伤感,痛哭了一场。哭罢,飞英又率李英拜见。单公问是何人,飞英述其来历。

单公大怒。说道:“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此乃万不得己之事。又旁及外人,是何道理?”

飞英皇恐谢罪,单公怒气不息,老夫人从中劝解,遂引去李英于自己房中,要将改嫁。李英那里肯恢允,只是苦苦哀求。老夫人见其至诚,且留作伴。过了数日,看见李氏小心婉顺,又爱他一手针线,遂劝单公收留与儿子为妾。

单飞英迁授令丞。上司官每闻飞英娶娼之事,皆以为有义气;互相传说,无不加意钦敬,累荐至太常卿。春娘无子,李英生一子,春娘抱之,爱如己出。后读登第,遂为临安名族。至今青楼传为佳话。

有诗为证:山盟海誓忽更迁,谁向青楼认旧缘?仁义还收仁义报,宦途无梗子孙才。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www.10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