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娘细细解说,带着里正往刚刚她经过的地走过去。
站在地头,她也不说话,伸手指了指。
石英嘿嘿地笑了两声,他自然知道怎么回事儿。
村里人甚么做派,他也清楚,这种事讲求你情我愿。
种子给人家了,种在别人家地里,你说几句没事,还真能去人家地里帮着掐吗?
但这话石英只敢在心里说。
种子是若娘找人寻回来的,分给大家一个铜板没花,最后的收成也不要,等于人家出银钱,出点子。
只是借用一下村里人的地,让你听话一点,听吩咐而已。
哪里没有自作聪明的人?
“夫人,您刚刚说的话,等会我就挨家挨户跟他们说道说道,您也别生气,村里人就待在这么大个地方,见识少,固执。”
庄稼人本性不坏,石英也不想云若寒了心,因而话里话外,还是维护了村里人几分。
云若自是明白,只是"里正,如今已快进入八月了,上谷关不比这里,十月份便会一日比一日冷下来,五万人的冬衣。”
“上谷关冬日严寒,一件冬衣按需要一斤棉花来算,就是五万斤。”
云若看着眼前郁郁绿绿的一片棉田,目光逐渐深远。
“我们都知道棉花卖的贵,越是寒冬越贵,一斤棉花能卖到百十。”
还得加上被子、鞋子,哪一样都离不开棉花和布匹。
石英算的明白这笔账。
要让五万人吃饱穿暖,少不得白银几百万两。
将军那么穷,这笔银钱要从哪里来?
云若看他听进去了,继续说道:“之前我让将军去查过各地棉花的产量,你也在旁边,多少来着?”
石英自是记得。
一亩地一百五十斤以上,已经是好的了。
算下来,一年辛苦到头,一亩地也就挣个二两银子不到。
所以知道云若想种棉花,石英是举双手双脚都赞同,但现在他才发现,种棉花比种其他任何一种东西,都更加麻烦!
“那你猜测一下,要是这些地里的棉花能长成,一亩地能产出多少?”原先云若不想这么早把产量的事拿出来说,但要是他们全不听她,今年她种的这些棉花就全白费了。
石英一听这话,下意识地站直了身子,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探身过去,轻声回道:“二二百斤?”
再多他就不敢想了。
云若侧身看了他一眼,又慢悠悠往自家地里去了。
石英小步跟在后面,眼神左右飘。
发现真的没一家听话,好好把打苗顶的,难怪夫人生气了。
临近棉田,远远就看到老三弯着腰在修枝头。
云若听到后面的脚步声,停下,斟酌了一下:“四百斤,要是伺候的好,我家的棉田,能亩产四百斤。”
石英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您说的是四?”他伸出常年握刀的手,在云若眼前晃了晃。
云若看到一张黝黑的大手上,一个又一个疤痕,有些似乎是当时受的伤太严重了,疤痕弯弯曲曲,像一条长在手上的地龙
“四百斤,我家的地。”云若强调。
“村里那些地,要是听我的,一步一步来,也可以有三百斤左右。”要是他们自己种,一百多斤顶天了。
云若侧了侧头:“里正,您想清楚了,这中间可有两百斤的差异,信不信我,全看你自己。”
村里现在一共有三十六亩地种了棉花,按照四百斤算,就是一万四千斤。
或者直接减半,全看他们自己选择。
云若言尽于此,于这件事上,再也没有提过任何的要求,她隔三差五就会来自家地里转转,石英依旧会来找她,她只说法子,再也没说过希望村里人也这么做。
石英看她如此,也只能在心中叹气。
人啊,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尝到苦头,谁劝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