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你听说没,这次安州市团市委副记一职让陈淮安的侄女婿竞争上了。”刘晓天悄悄和石云涛说了这事。
石云涛一听这话,问:“消息可靠吗?”
刘晓天道:“无风不起浪,没有的事,谁会说啊,何况陈淮安还是市长。”
石云涛沉吟了一下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太明显了,别人会说闲话的。”
刘晓天道:“说闲话有什么用?团省委有个副处长报名了团市委副记,结果被刷,而陈市长的侄女婿是安东大学团委的,胜出了。”
听完这些话,石云涛不好说什么,只有李立军傻乎乎地去报,最后落的让人笑话。
“老弟,王寿生要走了,我们是不是要给他送个行?”刘晓天忽然说起这事。
石云涛闻言,想了想说:“既然人家要走了,是要给送个行,选个时时间吧。”
看了石云涛一眼,刘晓天重重地点了点头。
石云涛问:“课题的事搞的怎么样了?”
刘晓天道:“马上搞好了,搞好我拿给你。”
韦承运和王寿生都去安州市报到了,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国安把他俩送到了安州市委组织部。
王寿生一调到宁安区当副区长,一时间心情特别好,刘晓天和石云涛还有齐杰等人给他送行,王寿生依然是坐在主位上高谈阔论。
“我现在离开办公厅了,以后要麻烦你们照顾我了。”王寿生此时说了一句人话。
刘晓天便说:“王处你现在去主政一方了,以后我们需要你照顾呢,有什么事要麻烦王处你,你不要推辞啊。”
王寿生丢了刘晓天一眼说:“看你说的,我是那种怕麻烦的人吗?大家谁有事找我,我一定给你们办的漂漂亮亮的。”
听了这话,大家都没多说什么,石云涛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王寿生见了,这才转头看向石云涛道:“石老弟,你以后发达了,跟着王省长前程似锦。”
石云涛闻言说道:“王区长你现在已经发达了,我们没法相比。”
这话说的王寿生哈哈大笑起来。
王寿生一上任宁安区副区长,便坐上了奥迪专车,然后经常出入省政府大院十分招摇。
石云涛见了,心里冷笑,坐上个奥迪专车有什么牛鼻的,他在新城管委会的时候就已经坐上奥迪专车了。
不过,人家王寿生是在省城当副区长,手中掌握的资源要比他在义河新城管委会多,招摇过市,也是人之常情。
而韦承运调到市建设局当副局长,也是有专车的人,石云涛也见过他坐着奥迪车来到省政府大院。
不料韦承运和王寿生刚去上任,就传出省纪委来到安州市委调查相关情况,有人反映安州市委公开考选工作存在问题,引起省纪委的关注。
然而调查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不了了之,王寿生和韦承运继续当他的官,陈淮安的侄女婿,也没有被免职务。
但事情还是出现了变化,省农业厅厅长张向东突然被调到省人大担任专职委员会主任,作为韦承运的老泰山,这显然是一种仕途挫折,因为张向东还没有到调到省人大退居二线的年龄。
因此有人分析,张向东之所以被调整职务,与韦承运考到安州市建设局当副局长有很大关系,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猫腻,引起组织上的注意,并把张向东给调离农业厅厅长之位。
这一情况无疑对韦承运是一个打击,李立军知道后大为叫好,觉得张向东是咎由自取,算是让他出了一口气。
张向东被调到省人大后,省委经过研究,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国安调到省农业厅当厅长了。
与此同时,曹德仁挨了省委记张浩为的批评,陈淮安更是受到了张浩为的批,让陈淮安作出检讨。
王立藩最近一直在往京城跑,石云涛跟着去,此时林云娇在花国还没有回来。
石云涛借着机会去看了一下老杨头有没有在,一去,正发现老杨头待在门口与别人下象棋。
上次来,没见到他,这一次老杨头一看见他,连忙招手让他过来。
石云涛便过去打了招呼,老杨头拉着他又下了几盘象棋。
王立藩此次来京就是去见重要领导,石云涛便没跟着去,涉及到这种极为机密的事情,王立藩都不让他知道。
石云涛也不想知道这事,毕竟他跟王立藩的时间还不长。
等到了晚上,王立藩打电话给他,石云涛便连忙向老杨头请假,要走了。
老杨头说:“你们安东省班子是不是又要动啊?”
石云涛听了很吃惊说:“杨伯伯,你怎么知道我们省班子要调整?”
老杨头笑道:“你现在给王立藩当秘,他来了,你没去跟着,一定去办大事了是不是?”
不得不说老杨头的嗅觉真的很灵敏,但石云涛不知他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消息,还是判断出来的情况。
在石云涛眼里,老杨头无疑是一个十分神秘的人物,然而如此神秘的人物,却是坐在家门口与胡同里的其他老头坐在一起下象棋。
石云涛向老杨头告辞,回去见到了王立藩,王立藩显的很高兴,说:“云涛,如果我不在省政府干的话,你还想不想给我当秘?”
一听这话,石云涛心里一惊,心说老杨头分析的真不差,王立藩此次来京确实是办大事了。
如果王立藩工作有变动的话,他要不要再跟着王立藩干?
王立藩只是一个副省级干部,但是林友谦让他跟着王立藩当秘,而跟着王立藩一段时间后,石云涛发现王立藩身上有不少优点。
王立藩性格特别强势,但做事情是一把好手,雷厉风行,石云涛帮着他批阅了一些件,发现王立藩面对问题时从来没有回避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从来没有模棱两可的表态。
在这一点上,石云涛与他倒是比较投脾气,在官场上很多人喜欢圆滑,回避矛盾,免得引火烧身,对自己不利,像王立藩这种不回避问题的人比较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