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皇儿里,就言谨最机智过人,应变得谊,最重要的,是在丽贵妃还在世时,几次灾情肆虐下,言谨不但懂得为他分忧解劳,宅心仁厚的言谨,更是爱民如子,亲力亲为,受到百姓和大臣们的推崇,只有像言谨这样的胸襟,才是一国之君的风范,也才是他心中理想的王位人选。
“父王英明睿智,一代明君,但也不是听信奸臣谗言,逼死母妃!”言谨毫不讳言。
当年若不是父王听信奸臣和错信善妒的嫔妃,不明事理,绝情狠心地责罚了母妃,才会让母妃对父王感到心灰意冷,毅然决然,走上绝路,让他年幼就必须经历丧母之痛,所以父王有什么资格,认定言诀不够资格继承王位?
“放肆!”春希王对于言谨的坦然直言,怒不可遏。
当年确实是他一时未查清,错信奸臣和嫔妃之言,而质疑丽贵妃与叛将有染,通敌叛国,误会了她,甚至因为妒意,不愿相信她的辩解,就直接将她禁足在寝宫,并要大理寺着手调查,让丽贵妃深觉受辱,最后以死示忠贞,让言谨无法谅解,直觉是他害死了丽贵妃,也让他们父子关系,从此彻底决裂,过往的父子情深,早已荡然无存。
看到皇儿,这些年来,为了他的母妃,断然与他反目成仇,春希王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问:”你还在怪本王当年错怪你母妃?”
“儿臣不敢!”
虽然嘴巴说着不敢,但言谨内心明白,却从未原谅过父王。
多年来,他早已看透皇宫明争暗斗的戏码,对于权力斗争,更是习以为常,但他不能理解,英明神武的父王,是如此深爱着他的母妃,为何不能信任母妃,也没有察觉母妃是被奸臣与嫔妃所害?
如果当年父王能信任母妃,对于事情的真相,在未明察秋毫前,不多作揣测,断然下定论,母妃就不必以死相逼,就算后来真相大白,父王也回复了母妃的清誉,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而他身为春希国的二皇子,却保护不了自己的母妃,让母妃白白受冤,甚至必须以死,才能保住年少的他,免于池鱼之殃, 也从那一刻起,他总算明白,他的身份再尊贵,拥有的权力再大,再如何受到父王宠爱,只要他心不够狠,手段不够残忍,他永远斗不过这些皇室斗争,挡不住无止尽的权谋算计!
这样的可悲,让他对皇室的身世,更是加深怨念,感到厌恶,这世上,唯有蓝儿的纯真善良,才是他一生所追寻渴望,这也是他不想再过问朝政国事,一意孤行,只想找到蓝儿的原因。
在梦里,他不是春希国的二皇子,他只是言谨,一个爱她的男人,也有梦里的蓝儿,对他流露出来的情感,是真实没有半点虚假,也只有她,才是真正在乎他,关心他的人。
春希王知道他这皇儿,是不会妥协了!
但谨言玩乐了这些年,也该够了,春希国誓必要由言谨继承,才会延续盛世,所以心一横,这一次,他不想再顺应言谨的意,直接做了决定。
“在今年凤凰花开之际,本王就正式册你为春希国太子。”
言谨是他最爱的皇儿,必须是春希国的太子,未来春希国的王储!
没得商量!
“既然父王心愿已决,那又何必过问儿臣!
知道父王心意已定,言谨不想再多言。
"别忘你母妃的遗愿!"
春希王没忘丽贵妃在世时,对言谨无时无刻的叮咛,要言谨像他一样,成为未来的春希国的明君。
丽儿眼中对他的爱慕,多年来,他始终没忘。
只是现在,他只能在心中,独自回忆!
这也是为何,在言谨如此颓废
不振下,他还会坚持立言谨为太子的决心,一来是他知道言谨的能耐,二来是想弥补,当年他对丽儿的亏欠。
但春希王原本想激起言谨的斗志,却无意刺痛了言谨的心。
"若母妃乃在世,儿臣必不负母妃所望!"
他永远忘怀不了,母妃在他面前自镒时,逼他立下的誓言!
当年若非蓝儿的相伴,他早就追随母妃的后尘,一同到黄泉与母妃相聚。
"言谨!"
言谨的挑衅,让春希王大怒的拍了桌子。
"若父王无其它要事,儿臣先行告退!”
知道父王心意已定,言谨不想再多言,更不想理会父王的怒火,他直接快步离开宫殿。
平静的表情,虽没有半点悲喜,但他的心里,却有些着急。
看来,他得加快脚步,尽早找到蓝儿。
一旦他坐上太子之位,言诀必然不会甘心,更不可能放过他,到时候宫中必会纷乱不已,到时国事朝堂,所有政务之事,他都要一肩承担,他更不可能无事一身轻,也没有心思再去找寻蓝儿了。
但就如父王所言,他答应过母妃,若父王要他继承王位,他就不能让黄泉下的母妃失望,所以就算他再怎么不愿意,答应母妃的事,他一定要遵守,只是他没想到,他想尽办法的逃避继承王位的命运,却在左闪右躲后,仍是躲不过这个命运。
叹了一口气,他真的该认真了找出蓝儿了!
即使是要他不择手段,他也要他的蓝儿,来到他的身边。
是的,为了蓝儿,必要时刻,就算不择手段,他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