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县治虽然重要,可若是仿照行政厅的建制开衙的话,官吏数量怕是太多了,会加重财政开支负担的。吾建议还是适当缩减属衙数量为好。”二舅爷见宋应奎的意思是基本仿照目前城主府行政厅的建制来组建县衙,连忙表达出了自己的顾虑。
“县是治政的根基,若是属衙不全,很多事务就只能上推或者下移,上推下移的结果就是乡绅公器私用,城主府对地方的控制削弱。最终哪、加在百姓身上的负担未必减轻,财政开支也未必省的下来。还是那句话,只要是干活就会有开支,想要省开支、很多活就不能干。
这样吧、待县治恢复后,将此前归镇公所的一些事务上移到县里,比如刑罚司和法院,往后就直归县衙来管,县衙在紧要乡镇设派出法庭和派出刑罚所,镇乡公所对这两项事务没有统管权。税衙和财政部门的事务也要收紧到行政厅和县衙直管,尽可能的剥夺乡镇官衙在这两事上的话语权。”
根据后世的经验来看,县级行政机构才是完整建制具有独立地方法权的一级行政机构,所以宋应奎觉得云谷要设县的话,也应让县级衙门具备相应的职责。二舅爷适当缩编的建议,不是很合适。
“行吧!先按你的意思试着看看,若是开支太巨,再议他法!明日我就着手安排洮阳、洮沙二县的组建事宜,争取在今年将两县两区衙门之事理顺。”
“舅爷、县衙要用双主官议事局制,设知县、县长双职,知县代表城主府负责监管所知县事,县长为政令官,一县之令皆由县长签发并负责执行。县长所签之令需知县领县议事局议事员审议并报城主府行政厅备案后,方可签发。
一县需签大令之事均需知县领议事局成员审议,若是县长对审议之事有异议,可封印上报行政厅裁决。知县有组织提议和监管之权,但无直接用印权。县议事局为一县之事的最终负责机构,也是一县权柄所在,知县的职责是组织和监管议事局正常履职,县长的职责是领各属衙执行议事局决议之事。县议事局除知县和县令外,再选五到八名属衙官员充任。”
将主官负责制变为集体负责制,并且设双主官,是宋应奎结合后世的经验想到的权利制衡的办法。不然对云谷这个小政权来说,一县之长的权柄太过重大了,搞不好会让县里的主官把持地方事务,形成一个个尾大不掉城主府难以管制的地方豪强势力。
二舅爷初听宋应奎的想法,
与二舅爷议定了设县治的主要事宜后,二舅爷回到行政厅就将这事给宣扬了出去。
说起来、云谷目前的大小官员,在大郑时期,就没一个当过县官、尤其是一县之长的。即使是宋应奎的二舅爷姜云瑾,在大郑做官时虽然品级要比知县之类的高,可他还是没做过一县的正堂官,一直在佐贰官序列里混,更不要说别的人了。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两个官位的名字好听。什么镇长、厅长、司长、总管的官位,听着都不上档次,那有知县、县长的名声响亮。
到了
按说、知县和县长的位子在云谷体系中,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并不算太高。可云谷上上下下的官员对这个位子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全云谷的大小官员便炸开了锅,像郭凯峰、汉俞洪、李俊豪等人当天晚上就跑到宋应奎跟前来打探消息,兼跑官。
对绝大数是泥腿子和土著出身的云谷官僚群体来说,成为县官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这不在于官大官小,工资和地位的高低,关键是名声。成了县官,此前所有的奋斗和努力都算是有了肯定和价值,谁还能保持淡定?
“舅爷、准备一下,过几日开个临时参赞会,大家表决一下洮阳和洮沙二县的知县和县令人选吧?最近几天、见天有人跑过来找我谋官,真是烦死人了。既然大家都想做这个官,那就举手投票表决,省的来烦我,我也不当这个恶人。”谁都想当县官,尤其是知县,宋应奎就准备用集体投票的办法来处置,谁获得的投票多谁就去当,免得因为这种破事而让人生出怨言。
知县或者是县长,给人的感觉是这官职能在全天下通用,尤其是在大郑。以后见到从别处来的人,你说我是个厅长、司长之类的官,人家能知道是干啥的?但咱报个知县的名号,任谁来都得把咱当官员来看。
这帮人也是猪脑子,咱云谷又不是只设两个县,往后的县官会越来越多,有必要为这事急赤白脸,着急上火吗?
“城主、此事由参赞会来决议?哪到时候参赞们来争这个位子咋办?”二舅爷也听了不少风声,知道动心的可不止是底下的乡镇官员,有好几个城主府的参赞都在谋知县的官身哪。
“不管何人,只要举手投票的人多就能做!不过、为了照顾底下的乡镇官员,我的意见是知县一职可不受限制,县长一职当从镇一级主官中简拔。不然、底下的官员会觉得晋升无望,伤了人心。”按最近到自己身边跑官的情况来看,宋应奎害怕参赞们会将两个县的官位全给抢光,不给底下官员任何机会。
“哪城主、你看我能不能也谋个知县的职位
?”
宋应奎是万万没想到,就连二舅爷,都动了当知县的心!真是让人无语,人家别人是没当官,伱好歹当过比知县更大的官啊,动这个心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