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不管是买卖瓷器还是茶叶、亦或者是琉璃制品,交割的财物当中,都有不少粮食。
如果年景一般,粮食要也就要了。现在不行,大明的粮食还消化不掉,他们的粮食全部暂停。兴许,断了外来的粮食,大明自己产的也就是刚够。
“南洋运来的粮食?”
方安有些诧异,他倒是记得曾经和张田余他们说过,要求南洋商队来交割货物的时候,除了用白香料外,还要用粮食交换。
大明现在还没有多余的精力,亲自去南洋种粮食。
在那里,维护种植园的话,需要手上有军队,大多数时候,都是靠着暴力来说话。
没有强硬的后盾,想要维持住种植园的日常经营,现在看起来很难。
不过么,那里都是一年三熟的极好条件,浪费掉实在是可惜。
反正大明也是习惯性缺少粮食,以后需要消耗粮食的地方还有很多,除了日常食用,很多工业原料需要用到粮食。
自产粮食用做吃食,进口粮用作工业化生产,这便是方安的计划。
也正是如此,那些手里没有什么粮食的商队,便在南洋经营起种植园。
对于他们来说,倒也合适,大明给他们的粮食价格,会比自产的粮食低些。
但是那比直接付银子来的划算。
毕竟南洋粮食的生长周期短,即使品质上会差一些,单位产量大,土地周转率也高。
整体生产成本,要比大明的低上不少,即便是算上交易税收等,到岸价格也会比自产粮食要低一些。
因为他们的口味差,质量也差点,并且经过长途海运,含水量要高、霉变概率也会增加不少。
是以,大部分时候,南洋运来的粮食,都是下层百姓才会购买,或者是加工成其他半成品、成品拿来贩卖。
真正的工业化使用,尚未展开。
“爷爷,这个不能停,现在南洋商人们,好不容易养成种植粮食的习惯,如果他们因为我们的拒收,而放弃种植粮食,以后再让他们拿起来,那可就是困难了。所以啊,此事稍安勿躁,还是要坚持的,我们有办法解决,粮食多余的问题。”
种植园本身就是个附加值比较低的事情,尤其是南洋的种植园,种植香料等热带产物,附加值比粮食高到哪里去。
要不是因为大明非要求交割货物当中有粮食,他们傻掉才会去主动种植粮食。
进口粮食的事情,真的不能停止,毕竟,从方安的角度来说,里边不仅仅是有粮食安全的有效补充,更有着其他的战略意图在其中。
那些对头们,不明白当中的重要含义,当然了,即使明白,他们也不见的会认同方安的做法。
毕竟,在更多人的观念里,方家就是靠着方从哲做首辅,才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存在。
他们忽略了,方安为大明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也忽略了,方家商队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
……
张氏会馆,原本之张田余家族经营的一个会馆,专门供张家的生意伙伴以及自己商号和商队的人谈事情。
但是从张家二度崛起之后,便成为他们商业联盟的另一处集会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