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皇上和皇后移居畅春园,弘历考虑到瑾瑶的身子,并没有随行,而是留在府内。九月底,皇后在畅春园病逝,瑾瑶因着身子的缘故没有去,只在府内守孝。
皇上辍朝五日,在京诸王以下、及武各官以下、公主王妃以下、及旗下命妇,俱齐聚皇家圣地园林畅春园举哀,持服二十七日。大臣奏报紫禁宫殿还尚在修建,因此皇上同意奉安大行皇后梓宫于畅春园正殿康熙帝故居九经三事殿。
皇上虽从未爱过皇后,但是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皇上也是悲痛不已。这些年皇上的身子越发的不好,这一次,又经历了大悲,皇上的身子就更加不好了。因皇上无法亲临祭奠大行皇后之礼数,改令皇子朝夕祭奠仪式,遇祭例可遣官,乞停亲奠。
雍正九年十月,以奉移皇后梓宫,皇上下令三位和硕亲王的嗣子行祭奠礼数,遣多罗淳郡王弘暻告祭大行皇后。初祭大行皇后,派和硕理亲王弘晳向皇后行礼。大祭大行皇后,遣和硕裕亲王广禄向皇后行礼02。
十二月,雍正命显亲王衍潢(亲王丹臻第六子)、理亲王弘皙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谥号曰:孝敬皇后。
皇后病逝,后宫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落在了熹贵妃的身上,弘历更是在前朝忙的不可开交。加之皇后病逝,弘历需要守孝二十七月,一时之间府内也很是太平,弘历也不曾在任何人那里留宿。
雍正十年,十一月,弘昼福晋有孕,皇上大怒,狠狠的罚了弘昼。因此,弘历更是小心谨慎,整日里就逗弄着嘉懿和永琏,陪着瑾瑶,一时之间日子倒是异常舒服。弘历和瑾瑶也过着旁若无人的生活,两个人就像是回到刚开始一样,随着年纪越来越来大,永琏和弘历的关系也变得很是亲密,这让弘历很是满意。
雍正十一年,二月,皇上封皇二十四弟允祕为诚亲王,皇四子弘历为宝亲王,皇五子弘昼和亲王,贝勒弘春为泰郡王。
让他参与处理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平定贵州苗民起义等重要政治军事事务。02弘历这些日子更是一心都在政务上,表现出色,深得皇上信任。自此,弘历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
雍正十二年,孝期结束,在皇上的示意下,弘历只好再去临幸别的格格。皇上的身子越发的不好,弘历为了子嗣更加努力,这让瑾瑶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瑾瑶的身子瑾瑶自己也清楚,这几年过去了,虽然有些起色,但是想要有孕还是难上加难。看着弘历日日宿在别处,原本习惯了和弘历简单生活的瑾瑶,一时之间变得郁郁寡欢,无所适从。
晚上,弘历回到房,不知道该怎么才好。他知道,这些日子自己去别的女人,瑾瑶心中定时不舒服。他也不奢求再和瑾瑶有个孩子,他如今只希望自己能多两个怀孕的格格,这样皇阿玛才会放放心心的将皇位交给自己。
弘历一有时间更是亲自教养永琏,永琏虽然还是淘气,但是学起东西来更是比别的孩子快太多。弘历心中明白,如今的永琏已经越发显得聪慧,相比永璜,永琏更是聪慧异常。弘历心中更加放心,无论日后自己和瑾瑶还没有孩子,自己登基那一日,太子之位一定是永琏。
可是,过去了这么久,府内还是一个有孕的格格都没有。弘历叫来吴谦来,他们的身子都很是康健,可就是不能有孕,这让弘历有些疑惑,开始暗中调查这件事。
七月,选秀结束,养心殿内,皇上看着弘历说道:“弘历,这么久过去了,你府上怎么还没有传出好消息。如今,你膝下单薄,只有永璜和永琏两个阿哥。朕知道,永琏聪慧,朕也甚是喜欢,朕看的出来永琏是能继承大统之人。可是,皇家子嗣一定不能单薄,朕膝下子嗣就单薄,你不能重走朕的老路。朕看陈延璋之女陈氏,性子温婉,便赐给你为格格。另外,你皇额娘的侄女雨薇也到了选秀的年纪,朕答应过你皇额娘,让她做你的侧福晋。另外,高斌治理河道功不可没,朕决定将你的格格高氏升为宝亲王侧福晋,旨意不日便会到你府上。”
弘历听到之后,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他并不希望府内再多一个人,特别是一日之间竟然多了两个侧福晋。
弘历沉默了片刻,看着皇上说道:“皇阿玛,富察氏乃是儿臣大阿哥的生母,若是提升侧福晋理应是她。高氏无子嗣,虽说高斌这些时日政绩突出,不妨先升为庶福晋,待日后诞下子嗣再行升不迟。”
皇上听到之后,眉头紧皱,看着弘历说道:“弘历,朕原本觉得你如今是越发的沉稳,也不将心思放在那些男女之情之上。朕原本觉得,过两年便可以安安心心的将江山交予你,朕告诉你,如今你若是再留恋富察氏,朕不管他是不是永璜的生母,朕都不会留情。”
弘历听到之后,只好点点头,“是,儿臣明白,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皇上看着弘历的样子,才算是满意了谢,看着弘历说道:“弘历,高氏的直接册封便是了,十日后是个好日子,那日将陈氏直接抬进去,你和雨薇婚事也就那日办。雨薇是你皇额娘唯一的侄女,也是朕和皇额娘一起看着长大的,如今你皇额娘不在了,但是她一直是你皇额娘的一个牵挂,朕希望你能好好待她。”
弘历没有想到,他有一日还要和别的女人举行婚礼,虽说是侧福晋,他的心中也很是不舒服。弘历一直就不喜欢雨薇,而雨薇从小虽然跟过皇后一段时间,但是那时候和弘时的关系更好,没有想到皇后临死还往自己这里塞一个纳喇氏的女子。
弘历就算是再不喜,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是,儿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