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和董小婉都委身于他后,曹越也没什么顾忌,直接委她们以职司了。
柳如是直接跟在他身边,任军事参谋职,负责日常的军、命令起草,还有策略应对方面的咨询,简单的说,就是军事秘主管加生活秘再加情人的关系。对于这样的任命,柳如是当然乐开了花,对那天亲眼目睹陈圆圆和董小婉一起服侍曹越,闹出一出荒唐戏也没什么耿耿于怀了。
陈圆圆则负责筹建大明近卫军艺局,并准备在策划完成后,排演一些表现大明近卫军将士英勇事迹的演出,向大明军民宣传大明近卫将士的可歌可泣。
曹越将组建、策划及招募人员的职权都交给了陈圆圆,并让她自己挑得力的助手。
董小婉则继续负责大明近卫军报的出版、编辑及发行,曹越还准备成立一个军事出版局,主管军队出版方面的事务,就由董小婉负责。
曹越觉得,将重要的事务交给自己的女人打理,给她们以最大的信任,她们一定能给他以很好的回报。这些女人,都是才艺不凡者,她们的智商很高,能力很强,肯定会把事情做好。
曹越给她们自由选择人才的权力,其实也就给了秦淮八艳中其他几个女人以方便,有机会从青楼院出来做事。至于做什么事,那就按她们的才学、能力选择吧。控制女人,曹越觉得他可以轻松做到,这比控制男人们简单多了。
这些女人都是冲着他而来,想当他的女人,想跟他一辈子,想通过跟他获取更多的名声,赚到更远大的未来,只要他给她们这些,再给她们分享一些感情,并占有她们的身体,相信这些女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替他做事,并一直对他忠诚。只要他不伤了她们的心,不冷落她们,她们肯定会珍惜机会。展现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孙传庭及朝中其他官员,对曹越安排一些青楼女子管理重要事务并不完全理解,只不过陈圆圆、董小婉等人掌管的事务。他们并不是很看重,而柳如是只不过跟随在曹越身边,服侍他的起居,并没影响很多,因此他们虽然有点看不惯,但也没在这些事上对曹越有指责。
而明朝时候,人及武者与青楼女子闹出风浪韵事很常见,朝中官员和坊间百姓对此都津津乐道。曹越收了秦淮八艳中的几个出色女子,早已经在坊间引起了轰动,太多的韵事在秦淮河畔及士子人的嘴里流传。曹越在频繁立战功的同时。也和青楼女子玩风流,也无伤大雅。
只不过有很多人希望曹越不要因为这些女人影响国事,别把她们太当回事,女人吗,就是用来玩玩的,天下美女多的去,玩厌了再换新鲜的,别把她们当宝贝一样供奉,还交给她们重要的事情做。
这些人自然不理解曹越的心思,更没明白曹越这样做背后的真正原因。他这是想进一步掌控权力,并让女人走上政治舞台。
不过曹越还真没太多时间和女人们玩风流,在回南京的时候,他除了回府陪妻儿外。其他更多时间都是呆在燕子矶军营内,或者南京兵工厂。军备的改革,武器的扩大生产及改进,欧洲那边新技术及人才的引进,民生及军工技术的提升,是他这段时间最为关心的事。
因为有着与这个时代人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及推崇程度更不是其他大明官员可以相比,因此许多事情他都不放心交给其他人,大部都是亲自负责。也还真多亏了他亲自负责,这些决定大明国运,与国家实力直接相关的事务,才得以良性发展,并且提高很快。
军工方面的投入自然是最大,曹越对其关注程度也是最高,那些从西洋引进的人才,还有努力发掘到地本地人才,曹越除了给予他们重用,给他们很高的待遇外,还亲自掌握他们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给他们以技术指导,给他们灌输更多高新技术方面的理念。
正是有曹越的指令及新式的理念,大明的军工产业才得以高速发展,技术提升及产品产出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当然曹越并不满足这些,他亲自操持,将从北京运回来的钱财,交给军工部门,准备以更大的投入,换取军工产品的进一步提升,并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新式火枪、火炮的制造在以更高的速度进行,新产火的研制及试验也以最高的速度进行中。
本土的那些科技人才,还有从欧洲引进的那些科技工作者,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他们给予的足够重视,还有如此巨大的支持。丰厚的薪水及各方面超凡的待遇,让他们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想以自己的成绩,回报曹越及大明朝廷给予他们的厚待。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曹越最缺的还是钱和粮,曹越从北京搜刮了几千万两白银和黄金及其他贵重物品,基本解决了一两年内钱银方面的问题,但粮食的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毕竟现在的北五省,因为战乱几乎没有什么产出,都需要南方的提供。
提高粮食产量,彻底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也成了大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上,曹越只给了几个建议,那就是大范围推广种植番薯和土豆,还有稻麦复种、精耕细种的技术,想以高产量的番薯和土豆、水稻,及先进的耕种技术,将粮食问题彻底解决掉。
他的这些提议,自然没有任何阻碍地被推行了下去,并且在过去的这个秋收时候,就有了喜报,来看的春耕计划,朝中官员也依曹越的提议,再次做出调整,种植番薯和土豆的田亩更加多了,稻麦复种及精耕细种、抛秧技术都得到了推广。
战事暂时平息,军事民生各方面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朝中官员及坊间百姓,都看到了大明复兴的希望,曹越的名望也借助多种渠道,进一步高涨。
而就在南方的百姓准备春耕的时候,福建的郑芝龙,带着自己的长子郑森,抵达了南京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