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已过,正月已至,原本串亲戚的习俗在花间澄也这里成了虚无,外出旅游现在的情况也不太适合,最重要的是花间澄也不太想出去。
那家里蹲也就变成了必然。
但是花间澄也并不是无所事事,他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扑到了种花家的非遗上。
像是这一段时间,花间澄也就爱上了制作花灯。
花灯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种花家的汉武帝时期,最开始是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在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阳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
直到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花间澄也的动手能力强,空闲时间也多,再加上不缺任何材料,他把各种样式的花灯都尝试了一遍。
除了传统的荷花灯兔子灯这一类的,花间澄也还做了螃蟹灯和熊猫灯,当然九只伊布是少不了的,他们几小只的灯笼挂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花间澄也对于制作花灯这件事抱有了极大的热情,最后就导致了整个家里各个地方都放满了花灯。
夜晚慢慢降临,整个院子里充斥着微暖的烛光,花间澄也无奈地扶额,又重新做了一个决定。
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花间澄也身着一袭玄色汉服,及腰的墨发被一根玉簪高高竖起,端的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一辆彩车停在了种花街的一条小河边,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每个彩灯下面都坠着一个灯谜。
花间澄也提着一个精致的琉璃宫灯,站在河边就如同一幅雅趣盎然的水墨画。
着实是引人注目。
彩车前面慢慢就聚集起了不少人来。
也不要钱,只要你能猜对那个灯谜,花灯就是你的了。
花间澄也压根就不缺钱,他来这里摆摊,不过就是“情怀”二字。
时间过得很快,彩车前人来人往,花灯也所剩无几,最后只剩下了一盏精巧的莲花灯,上面的灯谜是“日落西山”。
谜底不过一个“岁”字。
花间澄也把莲花灯放进了河里,看着它慢慢漂远,再不回头。
花灯已经送完了,彩车也没多大用了,最后被他送给了旁边卖汤圆的阿嬷。
那盏琉璃宫灯依旧在他手中,上面绘着几只栩栩如生的熊猫。
隔壁阿嬷的汤圆很好吃,还是他最喜欢的黑芝麻馅的,花间澄也超满足地吃了十个。
吃的时候没感觉什么,坐了一会儿之后就感觉胃有点不舒服,是故他决定在种花街逛两圈再回家。
就当作消消食了。
花间澄也慢慢走着,手上提着一些没吃完的特色小吃,谁还知道他原本是想消食的呢?
不过这可不怪他,种花家的美味实在是太多,又正值元宵节,整整一条街上除了花灯就是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