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越当然没办法完全弄明白多尔衮的战略意图,不过他在接到各个方向传回来的战报后,也马上清楚,多尔衮这是要大举进攻,准备一战就决定胜利的节奏。
建奴并不集中一个方向进攻,只是想打乱大明军队的防守节奏而已。
因为事先侦知到建奴的动向,并为此做足了防备,所以建奴的几个方向突袭并没取得成效,大明军队的防线没有崩溃。曹越依然断定多尔衮的主攻方向在临清、德州一线,其他几个方向的攻击只不过偷袭性质,兵力也不是很多,所以他也没有派预备队增援,只是令各近卫师按既定方案防御,相互支援,守卫自己的防地,不给建奴以穿插分割的机会。
而特卫营及其他斥候送回来的情报也表明,建奴的主力大军依然由多尔衮率领,往德州、临清、聊城这个方向而来。
曹越断定,建奴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大明军队主力集结的方向,多尔衮的目的就是想消灭大明军队的有生力量。曹越也就暂缓了对沧州的进攻,收缩兵力,以便与建奴决战。
同时他也密令水师将士,加快行进步伐,出奇不意地对天津卫发动攻击。并在攻占天津卫后,趁势攻击北京。无论能不能将北京攻下,水师战船都要抵达北京城下,给多尔衮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夏天时候,海面上风暴很多,这极大地限制了水师战船的行进速度,抵达天津卫的时间比曹越预计的时间至少迟了十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今的水师战船,抗风浪能力不强,不可能冒着涛天巨浪航行,那样很可能遭受惨重的损失。
不过时间迟误了并不是件坏事,至少现在的多尔衮。没料到大明军队还有一支人马准备攻打天津卫。天津卫的防守兵力并未增强,甚至在多尔衮准备与大明军队决战的时候,天津卫的守军还减少,南下支应主力大军的进攻了。
特卫营的秘密作战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在给建奴不断添麻烦的过程中,把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回来。建奴主力大军的动静,还有分兵突击那些人马的动向,基本都在特卫营各精锐小分队的掌握之中,这给曹越及他麾下将领的应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八月中。德州西北方向的大明军队主阵地附近,终于出现了建奴的大队骑兵。
因为经常遭遇明军精锐小分队的袭击,多尔衮也知道,自己所领大军的动向,没办法瞒过曹越,因此也没打算遮掩,大张旗鼓地往德州方向突进。
德州是被明军占领的最靠北端的城池,多尔衮想夺回山东,德州是一个必须攻占的地方。如果德州收复了,那沧州的危机也可以解除。还可以从德州往济南府方向攻击,进入山东的通道就被打开。
双方的大战,就在八月桂子飘香的某一个早晨打响。
曹越依然亲自坐镇指挥,参与德州防御战正面作战的共有六个近卫师十二万余人,包括第一至第三近卫军各两个师。每军各有一个师左右的兵力当作预备队,这十二万人当中,共有约四万余是火枪兵,其余是炮兵、骑军、长枪兵及步军。
曹越的计划是让大明近卫军所有近卫师都装备火器,骑军只作为辅助兵种,长枪兵及其他不适合热兵器时代战争的兵种都取消。火枪兵在战场上的杀伤力远胜于其他兵种。火枪兵及炮兵将成为决定战争的主要力量。只不过兵器的制造和更新远不能满足实际所需,一切只能慢慢来。
------------
德州城头,曹越带着一些手下,还有刘良佐、高杰、李成栋等多位原江北四镇领这将领。站在城门楼的高处,指挥作战。
望远镜里,已经可以看到军容整齐的建奴,正排山倒海般地往大明军队的野战工事方向挺进。
最终他们在距离大明军队阵前约四五里的地方停了下来。这是如今大明军队装备新式火炮的有效射程,建奴在冲锋前,不敢太过于靠近。怕遭到大明军队强大的火炮杀伤。
明朝时候的空气质量很好,德州城外又没有高山,阳光的照映下,十里远的地方都能看到。举着望远镜查看敌情的曹越,以仔细观察了一番后,惊讶地发现,准备攻击的竟然不是建奴的仆从军,而是最精锐的女真八旗。
“建奴一直都让仆从军和蒙古人打先锋,这次多尔衮却一反常态,让最精锐的八旗铁骑率先冲锋,你们说这是为了什么?”曹越笑着问身边的高杰。
“多尔衮是想利用女真精骑的强大战斗力,攻破我大明军队的防线,打乱我军的阵脚,”高杰马上回答,并以一副得意的样子说道:“上次聊城之战,建奴惨败,士气低落,多尔衮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不然这仗他们没办法打了。”
其他将领马上附和,都说多尔衮这次是拼了,为了攻破大明军队的防线,不惜下血本了。
“既然多尔衮要拼命了,那我们就好好陪他玩玩,”曹越说着,脸上露出了狞笑,“传本都督令,火炮准备射击。只要建奴开始冲击,所有火炮都以最密集的射击方式,把炮弹给我打出去。如果有漏网的建奴冲到阵前,火枪兵也以最密集的射击将他们拦截。本都督不考虑我们还有多少弹药,这些不需要他们掂记,所有军士都给我狠命打,让建奴看看,什么叫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在身边将领的大声喝彩中,马上就有军士将曹越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随着曹越的命令,早已经准备就绪的炮兵和火枪兵顿时兴奋起来。接下来马上就可以大开杀戒,用枪炮招呼建奴了,他们怎么不兴奋?
很快,建奴的攻击就开始了,两队约摸五千人左右的女真骑兵,从建奴大阵的左右两翼同时杀了出来。德州之战,正式打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