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嬷嬷端来热茶,太后浅啜一口,让她带着知漪去暖塌上小歇,方才缓缓开口,“哀家想再留这孩子在宫里一段时日,索性,慕家也无人来讨要。”
她合上杯盖,“你放心吧,哀家自有分寸。”
徐嬷嬷自然不会反对,姑娘那一对爹娘都不着调,她怎么会希望人早早回府。太后此举是护着她们姑娘,她心中明白,亦感动万分,太后确实待她们主子不薄,时刻记着主子生前遗愿。
“就怕她在哀家这儿待不惯,又离了你们主子,日后想起爹娘闹着要回家。”太后唯独有此思虑,她也没什么带女娃儿的经验,宣帝自幼便沉稳自持,根本无需她操心。
闻言,徐嬷嬷眸中有些许忿忿之色,“娘娘放心,姑娘打小便由丫鬟奶母照料着,恐怕连她亲娘的面也没见着几回,爹就更别防说了,哪会记起他们。”
徐嬷嬷没说出口的是,其实就连那些照顾姑娘的丫鬟也没几个精心的,虽没有慢怠,但也只是按时给姑娘吃穿,其他一概不管。被这样照料三年,也无怪当初第一次见着姑娘是那般模样。
太后讶异,“当真如此?那这一对爹娘可真是我宣朝奇事了。”
徐嬷嬷点头,太后微直了身子,放下茶杯,思道:“哀家记得,慕老夫人是个极爽朗大气的性子,按说她看上的儿媳本不该如此糊涂。连亲生女儿都不管,也不像是庄尚夫妇两所能教出的子女。”
“谁说不是呢。”徐嬷嬷见太后复斜躺下,忙上前帮其理好靠背,顺势捏起肩来,“庄氏是大家闺秀,也能做出这等事,着实叫人吃惊。”
太后颔首,吩咐立在一旁的宫女,“去让御膳房近日的膳食中多备些甜软点心,主要是小女娃爱吃的,对了。”她偏过头,“徐嬷嬷,听说酣酣爱酒?”
得到肯定回复,太后脸上添了笑意,“几岁的小娃娃,有这等爱好,倒也稀奇。怜香,再让御膳房每隔三日在午膳时温一壶果酿送来。”
怜香才应了声出去,连总管满脸笑意小步走进,“主子,信王妃求见。”
“哦?让她进来吧。”太后重规矩,听了这话又坐起,令原嬷嬷给自己整理衣冠。
连总管尖锐的声音响起,一位身着暗紫色宫装系浅黄宫绦的女子缓步入殿,容貌秀丽,身段姣美,点翠头面微微摇晃,在发间熠熠生辉。身侧跟了一个约莫四五岁大的男童,正是信王幼子景旻。
“参见母后(给皇祖母请安)。”景旻也一同有模有样地请安,叫太后眉目柔和,“都起来吧。”
“皇祖母!”景旻原地蹦起,窝在榻前,“孙儿好久没看见您了,可想念了。这些日子不见,皇祖母好像又好看了几分。”
他年纪虽小,人机灵得很,才五岁就同他爹一般学了满嘴的花言巧语,惯会哄信王妃和太后等女眷开心。
饶是太后也绷不住脸了,笑点他,“这又是从哪儿学的胡话?”
“除了王爷还能有谁?”信王妃娉娉落座,转了转腕间玉镯,语气既喜且忧,“日后恐怕又是一个信王爷了。”
信王并非敬敏太后亲子,其母是先帝时一个没落的小官之女,早早便逝了。信王为人风流不羁,看似不着调,却在宣帝登基上出过一份力,所以宣帝与太后平日也都纵容着他,任凭他整日招猫逗狗无所事事也不拘着。
当初为信王选妃,太后为他看尽了能选的好人家,信王硬是通通不要,转头自己选了个皇商之女,即如今的信王妃。好在太后虽重规矩,但这些年过去也看开不少,不再如以前般古板,对着信王妃也不会故意摆脸色。
信王妃自己也争气,才入王府便连生二子。人生得美貌端庄不说,举止间也毫无铜臭之气,除了偏爱鲜艳些的衣裳首饰外,太后再挑不出她的毛病来。
“娘又在说爹坏话了。”景旻摇头晃脑的,“怪不得爹常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爹平日那么宠着娘,娘还是觉得爹不好,唉。”
他还有模有样地叹气,叫信王妃都兴不起责怪他的心思,只摇头对太后道:“母后,您瞧瞧。”
“咱们元涵聪明呢。”太后点头,也不作评,问道,“元茂怎么没一同来?”
元涵即景旻小名,元茂说的是他长兄景临。
“元茂到了进学的年纪,如今正请了先生在家中教呢。”信王妃转了话题,语露关怀,“前儿祭灵时见您神色不大好,静太妃娘娘虽去了,母后也要保重身子,不然王爷和儿媳也都寝食难安。”
“你们都是好孩子。”太后拍拍她手,对林嬷嬷道,“把元涵带出去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