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节后,对于藩王群臣来说又恢复了如常,但涟漪却漂向了全国。 “却说,万寿节当天,整个宫殿都跪满了,天下各地的诸侯方国,数以百计,一个个低头叩首,敬谢礼物,可谓是极其恭敬……” “天朝上国之威,可见如此!” “皇帝陛下在宴会后,更是决定颁布炎黄历,不日将要刊发,过几天等大明公报上就能见览了……” “什么,炎黄历?” 市井小民们聚在茶馆里,听着说喝着茶,下着象棋说着笑,突然响起了尖叫声。 直接一名老头提着鸟笼,黄雀儿被惊得乱飞,张大了下巴,满脸的不可置信: “只听说过什么黄历,农历,炎黄历是什么鬼?” 也由不得他如此惊慌了。 作为附近最出名的神算先生,其从小研究周易,对于黄历更是背的滚瓜烂熟。 邻居们写对联,看生辰八字,取名字,都得请他来。 光是这一笔收入,就让他高出普通人一截。 这要是换上了炎黄历,那可就是断了收入了。 众人见其模样,纷纷调笑:“周老头,你怕是断了财路了!” “什么财路?老夫不过是给乡邻们帮忙罢了!” 这老头立马就平静下来,安抚起笼中的鸟儿,恢复了那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众人又笑了。 所谓的帮忙,不过是半只鸡,几斤鸡蛋,或者一块腊肉,代价不轻不重。 但比起那要钱,所有人都宁愿给东西。 “赵先生,这炎黄历是什么?”周老头捋了捋胡须,忍不住门道。 “炎黄历啊,这是朝廷即将刊发的历法,早就传开了!” 说人也不见外,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说是从追溯到黄帝元年,然后二年,三年,一直算到如今,囊括了历朝历代。” “这可比那天干地支方便多了,也省得计算年号!” “那今年是炎黄多少年?” “今年?大概是四千六百七十二年!” 说人认真道:“咱大明在太祖皇帝建国那年,就是在炎黄四千三百六十八年!” “这一朝朝的往上追溯,清晰明了多了!” 周老头心里一估算,随口道:“跟那个基督历比,多了三千年,倒是好计算。” 说着,他忍不住卖弄起来:“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他建立的季汉,在炎黄历三千两百二十一年!” “唐太宗他老人家登基,三千六百二十六年!” “乖乖,上千年了!” “刘关张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关羽他老人家死了那么久了?” 一时间,众人哗然。 如此浅显的算数,他们自然会,但像周老头那样,直接清晰的算出日期,那就难为人了。 故而,炎黄历第一次如此深刻的印入他们眼中。 曾经的历史,也是如此浅显易懂。 “我爹去年死的,那就是炎黄历61年!” 有个大汉高兴道:“等我死了,我儿子也能记住我是哪一年去的,这真好!” 一时间,众人大笑。 “番子来了!”小二打着手势,掌柜的低声劝告着。 不一会儿,几个着劲服的大汉走了进来,手中甩弄着绳索。 他们四处张望,这才立声道:“通告诸位一声,前不久宛平县有过一大盗,弄走了武员外家的三百块钱,凡有消息的,一律有赏!” “这武员外什么行头,竟然让番子都找人!” 几个凑在一起讨论起来。 这时候,周老头这才捏着胡须道:“这武员外生个漂亮的女子,入了东宫陪侍在太子身边,还生了个女儿。” “东厂的那些番子可不得着急嘛!” “诸位,我这有葡萄酒,谁尝尝?”掌柜的忙走出来,打断了这番话,笑吟吟地端着玻璃酒瓶。 再谈下去,生意还做不做了? 他手中猩红色的葡萄酒,让人眼热:“这可是从安西运来的,醇厚醉人,与白酒,黄酒不大相同。” “掌柜的,多少钱?” “不贵,三块一瓶,但能给诸位尝尝!” 一时间,他如蝴蝶一般穿梭,倒下了一杯又一杯酒盅的葡萄酒。 众人美美地喝着,虽然有股酸味,但就是这价,就得咽下去。 周老头眯着眼睛一喝,张口就道:“好嘛,这比马尿还难喝呢!” “周老头,你还喝过马尿?” “瞧您说的,周老先生本事是多大,走南闯北,什么东西没吃过,龙肝凤髓都尝过,区区马尿又岂在话下!” “少说得三四坛!” “胡说,得按马桶来算,五六桶是最少的!” 这下,周老头吹胡子瞪眼,恼羞成怒起来。 整个茶肆中又充满了快活气息。 对于勋贵们来说,炎黄历对他们也是颇为重要的。 赵舒老态龙钟,已经跨过了七十三岁的门槛,整个人舒缓了不少。 正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七十三为孔子之寿,那只是为孟子之寿,这就是年龄上的两个坎,过去了就好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对赵舒来说,七十四岁已然是高寿了。 花白的胡子,已然全白,原本病怏怏的身子骨,竟然也坚持了下来。 只见其长子也年届五旬,两鬓也有几分斑白,此时正恭敬的捧着历,呈给老父亲看。 赵舒的手臂青筋毕露,干燥的皮肤尽显老态,脸上带着老年斑,鼻梁骨上却架着眼睛。 这是皇帝赠予他的老花镜,他爱不释手,一天戴到晚。 民间流传的炎黄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未来,对他而言就是现在。 皇帝提前开印了一千册,赏赐给了元勋贵胄们。 他翻阅着炎黄历,盯着了36年,用食指指着道:“这是绍武元年,太子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 “哈哈,但陛下登基却是在366年!” 听着父亲的笑声,其长子无奈道:“爹,这谁不知道?” “思宗皇帝是在6年,甲申年崩殂的,而孙总督是在63年战死,短短一年时间,大明的江山社稷就崩了……” 说到这,他不禁老泪纵横:“孙总督在监狱数载,崇祯不思用人,以至流贼,社稷倾颓,膻腥遍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阖省不过数十万众,不及往年十之一……” “我老家山西,百姓也没了三四成,民生艰苦……” 听着父亲这絮叨话,儿子实在无奈。 “对了,爹,我娘是哪一年走的?” “她呀,跟我来到陕西没两年就病故了,应该是瘟疫,在崇祯十五年……” 这时候,管家来禀告,太子来访。 长子如蒙大赦,迫不及待道:“爹,你收着点,太子殿下来了!” 闻言,赵舒浑身一震,立马精神起来:“逆子,太子来了,你还不把我颤起来,站在那里做甚?” 很快,太子朱存渠就穿着便服而来,显示是私人的身份,没那么正式! 朱存渠见曾经国之辅臣赵舒如此老态,忍不住眼角湿润。 他可忘不了当年其对他的教导,镇之以静。 而且,当年也是他第一个劝立太子,让自己提前确立了位置。 他母后孙雪娘可是念叨了许久,对于赵舒一直很是亲近。 “老国公何必相迎?” 太子忙不迭搀扶起下跪的赵舒,与他一同坐下。 “这几天忙活着万寿节,又有一些朝事,直到今日才来拜见国公,还望见谅!” “太子殿下日理万机,能来见老臣,老臣就不胜感激了!” 赵舒笑着,紧紧握着太子的手,舍不得分开:“听说殿下又去了两广?” “是的!”太子略显失落道:“就任两广总督快两年了,改土归流任务重!” “哪能一直在地方!”赵舒颇为几分不悦道:“您在地方经历了多少年了,从东北到西臧,又去了两广,瞅瞅都黑了不少!” 一旁的儿子听得心都揪起来了。 好家伙,您老可是在议论皇帝呢! 东厂可是四处撒人,到处都有耳目的。 “父皇这是为了锻炼我,我的能力还不够……”朱存渠轻笑道。 “可是实话?”赵舒低声问道,眼神尖锐。 “是实话!”朱存渠坚定道。 “没有心怀不满?” 赵舒低声逼问着。 “没有!”朱存渠立马否决。 “那便好!”赵舒语气一缓,轻声道:“无论在外多久,在京多久,在外面还是在私底下,殿下都要如今日般坚决果断!”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不可忘却啊!怨气更是要不得!” 赵舒语重心长道。 朱存渠立马心头一凛。 十几年的太子生涯,自己还犯了如此大意之错。 想到这里,他对这位老人愈发的感激起来:“多亏了赵老提点!” “相传在嘉靖年间,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几子相继夭折,痛定思痛下,竟然信了二龙不得相见之言,故而从不肯立太子,以免相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