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除此之外,他心中并没有其他负面情绪。二世为人的独特经历,穿越者的孤独身份,超出时代的远见卓识,从小的刻苦磨砺,以及战争的洗礼,这些种种际遇,早就让他蜕变。
心志坚定,坚忍不拔。这是对朱由校目前最好的写照。
朱由校在乾清宫大殿前来回踱步,眉头微皱,仔细的思考着。
我自己的长处在于远见卓识,以及对各种体制和技术的见识,而短处是地理,社会俗情以及识人。
当初搜集资料的时候,他并没有刻意的去查找历史人物资料,因而现在除了那些在小说中经常出现,如雷贯耳的名字,其他的他一概不认识,也不知道对方的品行能力。
识人不明,脱离底层社会,这是朱由校目前最大的短板。
想清楚了优缺点后,那就容易拿对策了。品行,背景关系等一时半会也看不清,既然看不清,那就从对方才能入手,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以制度约束他们,让他们在规矩下行事。
我是皇帝,应该是他们来考虑我的想法,而不是我去揣测他们的想法。
打定主意后,朱由校顿时一阵轻松。堵在胸口的事情解决了,让他能松口气了。
河北巡抚,警部尚,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这都是目前改革的地方,而这里的一把手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工作没有他们是无法开展的。确立这四个人选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今天就辛苦下,将那些资料都看看,从才能和性格方面来筛选吧。”朱由校伸了个懒腰,便步伐轻松的回到房。
后面跟着的刘若愚对于皇帝出格的动作看到不看一眼,依然面无表情的跟着,显然这样的事早就见怪不怪了,只有后面记录起居注的官员,捏着钢笔,在本子上重重的记上了一笔。
“帝疏懒,常有不合礼仪之举。”
“李邦华,李若星,李长庚。好家伙,一水的姓李的。”朱由校看着资料,意外的笑了下,上午朝会时他还没发现,现在看资料才注意到这么个有趣的地方。
“冯从吾,王在晋,杨鹤,额,杨鹤就算了,记得这好像是个庸官。”朱由校皱着眉将一个名字划掉,他印象中这个杨鹤能力好像很差劲,在一本小说中将一个变成崇祯的穿越者给气的吐血。
“他好像有个儿子,叫杨嗣昌吧,印象中蛮能干的。”朱由校嘀咕了句,接着往下看。
“董汉儒,曹于汴,孙居相,何如申,毕懋康……”朱由校一个个看过来,好家伙这里面起码有一半都是前东林党人。
六部尚都是朱由校照着他提拔内阁大学士的方法,直接从本部中提上来的,比如兵部尚张鹤鸣,工部尚萧近高等等,都是如此上来的。
没办法,国家大员空了这么多,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他一一去甄别了,只能先拎个人上来干着再说。现在又不是后世,官员还没有能上不能下的臭毛病,哪怕是内阁大学士,干错了照样给我滚蛋。
当然,现在讲究五年一届,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大学士还是不会那么容易滚蛋的,不过下面的尚不同了,在皇权之下,随时可以撤换。
看着资料,一个人的资料引起了朱由校的兴趣,毕懋康,资料上说这个人对火器很有研究,是户部尚毕懋良的兄弟,举荐人也是毕懋良。
“哈哈,还真是内举不避亲。”朱由校笑了下,不以为意。除了毕懋康外,同时自家兄弟举荐的还有何如申,礼部尚何如宠兄。
“毕懋康,现任顺天府丞,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擅绘画,雅负器局,有大才…….”
“李若星,现任尚宝司卿,今年迁任,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好家伙,内阁成立后迁任的,现在又瞄上了大理寺卿的位置,野心不小啊!”
“冯从吾,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左佥都御史,呦呵,还是个大儒,喜欢讲学,关学的集大成者,只是你这个左佥都御史不瞄准左都御史位置,想去警部干啥?”
朱由校一边看着一边吐槽。除了这些人举荐的之外,他还从吏部抽调了一些仕途顺畅的万历年间进士,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自己听过的名臣。自己听过的总比这些一无所知的要强。
【作者题外话】:这还是以前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存稿,这几天都没怎么码字,这点存稿也要耗尽了,到时候更新就没现在这门稳定了。
本站访问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