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至213章
孔立作为一县之长,政府一把手,公开作出这样的表示,让姜清、陈勇很是吃惊,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赶紧换了一个话题。
他们毕竟是下属,这种话继续听下去不太符合官场礼仪。
孔立谈话的目的达成,自然也乐意看到话题转向。对于这次的原地踏步,他找过原因,其实不在于吴越强大的背景,而是他缺乏扎扎实实的政绩。他期望吴越的到来能给他带来机会,他也相信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
吴越没能按计划晚上前赶到滨海县,他是第二天上午到达的,原因很简单,一位市委常委、县委记上任,县里总该有个隆重的欢迎会,市委也会派出一位副记陪同赴任。
滨海县委县政府的建筑是典型八十年代的风格,两幢三层小楼,几排平房加三面围墙。
墙体表面风化有些严重,甚至还有断断续续的裂缝。窗户是木制的,年久失修,有的耷拉着像块招牌在风里哐啷哐啷摇摆。
欢迎会结束,吴越送别了市委的领导,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上了后面一幢楼二楼的办公室。
记办公室显然比其他的办公室大了一些,屋里铺了地板,还装了空调。不过即便这样,仍掩不住老旧和颓败。
吴越坐下后不久,姜清手里拿着一叠档案袋敲门进来了。
“吴记,这是秘的人选,你定一下。”姜清放下档案袋,开始介绍,“人选有三个,都是县委办公室的秘。王永铭,三十三岁,毕业于北方政法学院;谷双,二十五岁,毕业中南科技大学;陆海,二十六岁……”
吴越抬起手,“王永铭的档案留下来。”
“吴记,王永铭同志业务娴熟,但是——”姜清欲言又止。
“说吧,你能举荐他,他自然有可取之处。当然,人无全人,存在些缺点也是正常的,”
“吴记,王永铭同志曾是原县委记宋宏的秘。”
“这有啥,正说明王永铭同志适合秘工作嘛。”吴越拿起王永铭的档案,略微翻了翻,问姜清,“王永铭同志现在啥职务?”
“没啥职务,只挂了个副主任科员。”
“老姜,你去把他叫来。”吴越挥挥手,示意姜清离开,一边点上一支烟:宋宏调离滨海之前,居然没给王永铭安排一个位置。尽管宋宏调动很突然,可适当考虑一下秘的前途,还是有足够时间的。这说明啥?王永铭不值得培养还是有其它隐情?
县委办秘科。
王永铭坐在里间靠边的办公桌前,奋笔写一份材料。里间只有他一个,其他人全涌到了外面大办公室,声音很吵,议论的焦点是办公室哪一个幸运儿会成为新任县委记的秘。
王永铭没有去参与,甚至懒得去听,偶尔有人提起他的名字,他也毫不在乎。他清楚三个候选人中,只有他摆明了是个陪衬。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的身上打上了宋宏的烙印,就不可能被新记选中。成为领导的秘,就跟卖彩票中奖一样,可遇不可求,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而且这一类中奖也许只是个五块钱的安慰奖,像他当了宋记两年多秘,只换得一个记秘的称呼,明显就是安慰奖。
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有人跟姜清打招呼。
秘科一下静了,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有人羡慕妒忌,有人忐忑不安,王永铭依然在写材料,心里半个念头也没兴起。
姜清微笑着向秘科的工作人员点头示意,脚下却没停,在一双双复杂目光注视下,走进了里间小办公室。
秘人选还没定吧,姜主任可能是找王永铭布置其他工作。外面两个候选人各自松了口气,相对一望,目光对撞火星四溅。
“小王,准备一下,吴记叫你过去呢。”姜清走到王永铭桌前,见他埋头写材料,就轻轻敲了敲桌子。
王永铭的手抖了一下,材料纸上出现两个墨水团,慌忙用纸一盖,他站了起来,“主任,我这就去。”
说激动,谈不上,王永铭感觉到的只是意外,但是隐隐也有希望,既然吴记不拘一格用人,或许他会有向上的机会。
“王秘,恭喜,恭喜。”办公室同事,纷纷过来道贺,就连其他两位候选人也站在人群之外,心口不一的说着恭贺话。
王永铭淡淡笑着,“没啥,咱们还是同事,只不过所在岗位不一样。”
“吴记,这位就是王永铭同志。”姜清领着王永铭走进了吴越办公室。
吴越点点对面的沙发,“王秘,坐嘛。”
“吴记,你好。”王永铭恭恭敬敬叫了一声,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帮吴越茶杯添好水,给姜清倒好茶之后,才去坐好。
添水倒茶不是大事,但却是秘的基本功。王永铭当了两年多记秘,这些已经烂熟于心,怎么去做,自然而然不需要思量盘算。
姜清告辞后,吴越和王永铭随便聊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