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天兵在191》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到底是什么武器让德国人如此的狼狈呢?这还得从1929年说起,那一年苏联开始了全面的工业化,而在李晓峰的命令下,北方工业、诺基亚也开始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上马了一系列的武器工程,比如前面说过的5号工程。●⌒
其中专门为海军上马了一个630工程,其实按照某仙人的意思就是六管三十毫米加特林炮工程。不过该工程刚刚开始预研的时候,并不是直奔六管加特林炮去的。某仙人还是给了北方工业的工程师一定的自主权,最开始这个630项目其实只是舰载小口径防空火炮工程的代号而已。
从1929年开始,围绕630项目,北方工业首先开始了一系列的技术引进与合作。比如说从瑞士的厄利空公司和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引进小口径身管的制造技术。
可能有同志觉得奇怪,不就是小口径速射防空炮吗,很难吗?以俄国的技术储备难道搞不定?
还别说,真有一定的难度,火炮身管的制造技术,诚然口径越大技术要求就越高.但是除了口径之外,倍径对身管的制造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么说吧,倍径越大难度也是直线上升。中小口径的速射防空炮虽然口径不大(普遍不超过0毫米),但是其倍径却非常惊人。一般都是超过六十倍口径。而这种小孔深钻技术对车床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不光是车床的问题。倍径越大身管本身的冶金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反正当年的俄国在这个方面真心是不算强。
而瑞士和瑞典在这种高精度加工和冶金方面却相当强悍,不管是二战中大名鼎鼎的博福斯0毫米高炮,还是厄利空的20毫米高炮,都是广泛的在交战国使用。而二战后,厄利空更是搞出了划时代的神器gdf35系列高炮。至于博福斯也把0毫米高炮发扬光大。反正这两家是这个方面翘楚。
在三十年代初期,北方工业是全面地引进和吸收了这两家的技术,几乎可以说北方工业火炮方面的技术完全传承自这两家。当然吸收的重点也有所不同。高炮方面更倾向于厄利空,而在大口径长身管火炮方面则拜博福斯为师。
可能有同志又要问了,以二战高炮的表现来看,博福斯似乎更强,为啥学厄利空呢?
实话实说,当时北方工业的技术人员也不理解,因为这是李晓峰的硬性要求,那厮根本看不上博福斯的0毫米高炮,而且苏联国内已经山寨了这个0毫米高炮,北方工业何必重复建设呢?
李晓峰认为以博福斯0高的性能。应付二战初期的空中威胁可能合适,但是越往后期走。0高就越力不从心,君不见二战末期为了应付“神风”美国人直接搞了6毫米的全自动高射炮,原因就是博福斯0射速和威力已经不够用了。
李晓峰觉得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传统的管退炮已经注定要淡出舰载小口径高炮领域,为了抢占制高点,应该早做准备。未来的趋势是什么?还不是全自动的加特林炮。
所以在1931年,引进技术之后的第二期工程中,李晓峰就强硬地推翻了一切基于现有自动原理的高炮方案,北方工业开始瞄准加特林和加斯特方案。加特林就不用说了,这是转管炮。
加斯特大家可能不熟悉,这是转膛炮,说白了加斯特原理可以理解成弹膛旋转的火炮,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武器的供弹、装填、击发、抛壳等动作分开,平行进行,即在射击过程中炮管不转,只是几个弹膛在转轮带动下依次转到对准炮管的发射位置。在一个弹膛发射的同时,其余弹膛退壳和装填,这样由于动作自动重叠进行,所以缩短了循环时间,提高了射速。
经过一段讨论和研究之后,加斯特自动原理很快就被放弃了,虽然重量较轻,但不能达到某仙人期望的射速,而且寿命比较短。最后项目确定为6管30毫米加特林方案。
从1931年开始,围绕这门防空炮北方工业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在1935年3月份,第一门样炮终于完成。
该炮采用六根三十毫米身管,最大射速3000发每分钟,看上去技术指标跟后来的ak630很接近,但并不是ak630的山寨版。因为从自动方式和弹药,这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火炮。
630项目的样炮并没有采用ak630的内能源方式,而是采用了外能源方式,由电机驱动。为什么没有采用更俄国的内能源方式呢?原因是内能源震动较大,对精度不利。至于弹药,也没有采用俄国的30x165弹,而是采用30x15弹,因为装药更多,初速更快精度更好而且威力更大。
所以630工程完全是不同于ak630的火炮,哪怕后来630工程依然被命名为ak630,但请大家注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火炮!
不过样炮出来了并不代表就立刻可以装舰使用了,原因很简单,炮是出来了,但是火炮相关的火控系统还没有完成,雷达诺基亚和美国人在还在攻关当中,最乐观的估计到193年10月才能完成样机,1938年能投入生产就阿弥陀佛了。
一番研究讨论之后,北方工业也只能暂时将就了,降级了630工程的火控。利用现有的高炮指控系统先凑合了。当然。作为备份。630工程也可以手动操作,只不过那样效率很低就是了。
第一批预生产型的ak630安装在了十月革命号上进行试用,经过大半年的实际使用以及数十次实弹打靶设计,初步证明了该炮的优越性。在1936年1月份,列宁格勒号航空母舰入坞改装,在舰首和舰尾的舷台上安装了门。
多说一句,同时装上列宁格勒号的还有苏联版的博福斯0炮,这种3毫米高炮在舰桥以及舷台上一共安装了2门(四联装)。
其实按照当时红海军装备部的意见。本来不打算采购ak630的,因为这种火炮贵得可怕,哪怕是暂时使用降级火控,也是天价。红海军更喜欢相对便宜的3毫米高炮。甚至为此还攻击ak630射速太快太浪费炮弹。
但谁让李晓峰位高权重而且在红海军中影响力太大呢,在他的“一意孤行”下,红海军只能忍痛大出血采购ak630系统。不过因为产能和造价的关系,ak630暂时只能在重要的军舰上服役,比如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唯一的例外就是33型驱逐舰,这种实际上被红海军当成巡洋舰看待的驱逐舰也在舰体中部安装了两门ak630。当然作为“防空驱逐舰领舰”存在的33型驱逐舰。装备得更多的还是3毫米高炮,一共安装2门(四联装)。得亏33型驱逐舰长度夸张,否则真心塞不下这许多高炮。
反正33型驱逐舰可以说是个火刺猬,当天作为列宁格勒号的带刀护卫,卓越号的8门130炮表现虽然很一般,没有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战果。但是其装备的小口径高射炮却大发神威。该舰在当天的防空作战中,一口气击落了10架敌机,其中包括5架j、2架j2和2架he111以及一架109。
请注意,这些战果还是该舰配套的火控雷达没有到位的时候取得的,如果有高性能的火控雷达配合,恐怕德国人的损失会更加惨重。
这么说吧,德国人的空中编队几乎就没有两架返回了机场,在雅克-1和舰载高炮的打击下,它们绝大部分被击落。反正当秃鹫军团总指挥斯比埃尔获知了这个消息是,那真心是目瞪口呆,为啥?之前德意志号仅仅遭遇了两架s2就差点被爆出翔来,按照他的想法2架j6以及后面陆续投入的12架j2和架he111,怎么也能全歼苏联舰队吧?
可结果完全相反,秃鹫军团的精锐空中攻击力量几乎被人家轮暴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因很简单,首先,红海军的部分高层领导十分重视防空(李晓峰),装备了更先进的防空武器,防空效能远远高于德国海军蛋疼的105和手拉3的组合;其次,遇袭时,红海军舰艇的防御等级和德意志号完全不同,前者是临战状态,后者是停船作死状态。如果当时德意志号没有停车,区区两架s2恐怕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果。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列宁格勒号的存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拦截了大量的敌机,导致德国飞机是陆陆续续抵达战场,这让列宁格勒号和卓越号的防空作战变得简单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