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案”在社会舆论中引起广泛讨论。
大多数人的评论是,
“看到了法律的人性”,
“感受了法律的温情”,
“这样的法官,才是人民的法官”,
……
尽管二审法院的判决得到了社会舆论的盛赞,但理智的人们还是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
那就是普法、学法、知法、守法。
如果一条法令,连专业人士都孤陋寡闻,那它对社会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舆论除了要求公权力多途径、多方式的普法,同时也呼吁人们要主动学法、知法、守法。
这波操作下来,柳阿姨在法院的名声大振。
“小李,毕业以后来我们刑庭,接阿姨的班”。
柳惠茹对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男人,真是刮目相看。
“柳阿姨,我目前还没有从政的想法”。
李存孝确实没有从政的想法。
且不说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从政,自己现在做的事,也会受从政的影响。
“那太可惜了,你的刑法基础那么好”。
柳惠茹也知道李存孝现在做的事更有意义,但就是觉得可惜。
“鹦鹉案”也引起了刑法系几位教授的兴趣,在老师的推荐下,李存孝成为该校第一个进入刑法研讨小组的学生。
饮片公司,办公室。
“这个死老李,整天就知道读,厂里现在已经忙得鸡飞狗跳了,也不知道回来看看”。
披头散发的毕胜男进门就朝路远熙嚷嚷着。
海外产品发出不到一个月,贸易公司就又下了翻倍的订单,挤占了国内的订单(海外订单利润大,只好先牺牲国内订单)。
毕胜男忙着采购药材,童满洲忙着生产产品,路远熙忙着安抚客户。
海外车间还要半个月才能正式生产。
“你是想他回来看你吧”?
路远熙酸溜溜的说道。
凭女人的直觉,她敢肯定毕胜男和李存孝已经突破禁区,两人的“麾下”成功会师了。
“你也别装蒜,你恐怕比我更想他吧”!
毕胜男确实是个没有心机的“直女”,一句话就被路远熙把老底都击穿了。
“说正事,我们得和李总商量一下,自己建立药材生产基地,现在的供应商,我们要货量越大越加价,虽然现在影响不大,但不能惯他们这个毛病”。
路远熙套出了毕胜男的老底,也不想和她再斗嘴。
“也是,到哪里去建基地,得他拿主意,反正现在账上的钱多的是”。
毕胜男从到门窗公司做财务,就没见过公司缺过钱。
“你说咱们有没有必要给老李买辆好车”?
毕胜男一直看不惯李存孝那辆国产的破手动档的车。
“别!他一直就不喜欢把钱花在车上和身上,甚至吃住都不太讲究。再说了,他要有了好车,开到学校去,那还不招蜂引蝶啊”。
路远熙在李存孝发迹前就了解他,知道他的心思。
“对对对!麻蛋,老子差点忘了”。
毕胜男连声附和,自从她丢了“一血”,说话也粗犷起来了。
“让他请假回来一趟”?
路远熙朝毕胜男挤了挤眼睛。
“你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