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还要再劝劝大嫂,这时任婆子和杨冬花进来了,宋九立即看向婆母,就见婆母的脸色很是难看。 这一顿饭吃的跟往常不一样,大家伙的默不作声的,桌前除了大哥大嫂一脸的疑惑不解,还想着活跃一下气氛,奈何公婆都不理他们。 团圆饭吃完,任婆子就催着各家先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荣义抱着两孩子走,还一脸奇怪的问道:“大年初一的咋吃饭都这么生气呢?” 宋九看了两孩子一眼,瞧瞧这两孩子尖着耳朵在听,莫看他们才三岁,鬼精鬼精的。 倒是荣义很快明白了嫂子的意思,拍了拍两孩子,抱着他们飞快走着,很快到了祖宅,才将两孩子放下,就见院前门外站着刘小丫。 刘小丫眼眶红红的,明显哭过。 宋九立即上前,疑惑的问道:“小丫,你受委屈了?” 刘小丫抹了一把眼角,小声开口:“嫂子,以后我可不可以不回家,就跟着嫂子过大年。” 这又是怎么了? 小团子和小圆子立即上前拉住刘小丫,一人一只手,小团子更是气愤的说道:“小丫小姨,我们给你报仇去。” 宋九连心制止,真要是报仇,这两孩子做得到,可别把人吓到了。 刘小丫听到这话,倒是被小团子给逗笑了,叹了口气说道:“咱们不报仇,我没事的,我以后不回去就是。” 经过刘小丫说了个仔细,原来是她年前带了肉和布料回去,结果年前家里人就安排她的婚事了,她母亲哭着求她别在任家做长工了,嫌丢脸,她哥嫂老是说起她。 刘婶这人在村里头好面子,同村任家雇了她女儿做长工,觉得在村里头抬不起头来,本来还能忍,可是随着两老的年纪大了,下头的哥哥嫂嫂不太愿意了,尤其是刘小丫的嫂子,想将小姑子嫁到娘家村去。 听说娘家村有个表哥年纪大了还没有成婚,家里就间破烂的茅屋,想着刘小丫在任家做事赚了些钱,小姑子又有能耐,将来嫁给她表哥,表哥就能过上好日子,娘家人定会高兴的。 所以刘小丫就像大嫂手中的礼物,拿去讨好娘家了。 刘小丫可不是以前什么也不懂的小姑娘,她待在宋九身边,学到了不少,更不可能嫁个老男人还是个没能耐的。 也正是因为这几次三番的,弄得刘小丫根本不想嫁人。 所以以后刘小丫不打算回家,最多将自己的工钱和吃食直接送回去就走,她在刘家还有的责任,就只有服侍父母养老送终这一桩,哥嫂跟她没关系。 宋九叹了口气,是没有想到刘婶这么好的一个人,在面子上这么固执,为了面子可以不为女儿考虑将来,但也明显的看得出来,刘婶不看重女儿,反而都向着儿子去了。 宋九同意了刘小丫的请求,瞧着两孩子今个儿也不用入山读,就让刘小丫带着两孩子去后院,她跟小叔子还有话说呢。 院里一空,宋九一回头就看到小叔子坐在桂花树下。 宋九这才说起刚才听到的消息。 “二哥恐怕是送粮种去燕北了,不然不会这么神秘,而且安排二哥出远门的正是晋王妃。” 荣义脸色微变,任家老二跟他一起从阳城回来的,一路上他也没有看出他的不对劲,一直将他当三弟。 如今去了燕北,他会不会见到真正的任家老三,到时候他怕是要瞒不住,任广江这人也是聪明的,但凡露出点破绽就会想到了。 宋九不仅是担心这事,她还担心二哥去边关会不会有危险,他可没有傻夫君那样的好功夫。 “嫂子,你莫急,昨个儿晚上才走,我这就在身边调派几人跟去燕北,寻到任家老二,平安将他护送回来。” 宋九感激的看向他,她的确有这意思,二哥绝不能有事,她不想看到公婆伤心,二嫂难过。 于是荣义起身出门安排去了。 而任家公婆在儿子儿媳妇回去后,两老的再也待不住,立即赶着牛车出了村,村里人见了还一脸的疑惑,大年初一的,任家两老的干啥去呢? 任婆子是一路气愤着冲去安城王府的。 王府的正门他们进不去了,听说连里头的主子都不得走正门,任婆子才发现府里似乎变了样,她妹妹这是受谁压制了么?不然依着她性子,晋王的正妻岂能不走正门。 牛车从侧门进去的,很快就被迎去东院堂屋。 屋里的小裴氏听齐嬷嬷说任家两老的一脸气愤的进了府,就知道瞒不住了,昨夜才走,今日就来兴师问罪,来得真快。 小裴氏换上桌上包袱里的狐裘衣,摸着上面的细绒,叹了口气,“看来任家老三给我送的狐裘衣上,我估且跟我姐姐一家好好解释解释。
” 昨个儿夜里,荣义将一个包袱送到小裴氏的桌上,那正是荣义几日前去山中打猎猎到的狐狸皮子做成的衣裳,他默默地给母亲送来,小裴氏倒也聪明,猜是任家老三所送,却忘了当年任家老三是怎么恨着她这个生母的。 不过效果是一样的,小裴氏很开心,穿着这裘衣就舍不得脱下。 主仆二人梳妆打扮后才来到堂屋,看到堂屋里坐着的姐姐和姐夫,手上啥礼都没有提来,可见是都知道了。 小裴氏一进堂屋,不待任婆子质问,她先叫齐嬷嬷退下关了堂屋的门,又叫身边亲信将堂屋围了起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任老头有些担忧起来,这是啥意思?要动刀子了么? 任婆子也是意外,这是要对付她这个姐姐么? 小裴氏终于开了口:“姐,姐夫,我做了一桩错事,你们骂我我不还口,但是有一事我必须跟你们说明,任家老二这一次是去边关送粮种。” “这事我本不该告诉你们,但是依着姐姐这脾气,今天一旦大闹王府,那么我的安排就都知道了,这不是王爷想要看到的。” 于是小裴氏将眼下燕北边城的情况仔细说了说,晋王缺粮,马上又开春,给边城送粮种迫在眉睫,她当时只是找了钱大郎两人,正是安城的粮种商户,没想到这两人供出了任家老二。 她没了办法,粮种关系着整个边城百姓的生死,也关系着燕北的仗能不能打赢。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