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阴山草原上,白教法王曾和李慕软姬玉笙双剑联手交锋一次,虽然白教法王击败了两人的双剑联手,但胜得却极为难看。
晋王接受了天乙散人的建议,派了使者前往吐蕃觐见白教法王,白教法王因对和李钲姬玉笙那一战耿耿于怀,自觉有些丢脸。
因此暂时还没来到京师,而是先派了弟子伽士南作为自己的代表前来京师。
伽士南是法王的首座大弟子,正想见见天山剑法,乐得接受师父的差遣,先行动身来到长安。
伽士南虽然狂傲自大,但却并不是个莽撞的人,他的原意主要是来见识见识烜赫一时的天山剑法,并不想真和谁拼命。
不过既已到了京师,又不能不为晋王做点儿事,而李青尧正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派了伽士南和他的师弟桑嘉吉措前来万华山庄向李钲挑战下战。
伽士南虽然不屑李青尧,却得了这个机会可以见见天山剑法有何特异之处;二来不论胜败,下战的任务完成,也可向李青尧交差。
在伽士南和桑嘉吉措来说,也正好找到一个借口,把李青尧指手画脚不软不硬地碰回去,又让李青尧对他们无计可施。
至于白教法王因何故意延迟了前来京师的时间,其中却另有原由。原来白教法王乃是吐蕃三教中第一位的高手,身份高贵,晋王虽是大唐储君,按身份算两者并无高下之分。
晋王派去吐蕃的使者却是天乙散人的一个门徒,这就未免令白教法王觉得有辱身份了。
作为一派宗主,白教法王感兴趣的,是“无字天”和“腐骨神掌”,这两门功夫的来历都是非正非邪,同样都是难以破解的武功。
白教法王一心想从这两种武功中找到练功速成的秘密,晋王正是从他的弟子那里得知了白教法王的心意,便要将白教法王请来做自己的“幕宾”。
待李青尧击败了各大门派、成为武林至尊之后,便将这两门神功都分别让白教法王抄录一个副本带回吐蕃,白教法王正是受了这个**,才不惜折节屈尊,暂时做一回晋王的“幕宾”。
但他心高气傲,并不想到处受到晋王的掣肘,因此还是决定晚到一步。
这其中还有一个缘故,那就是白教法王心中最为忌惮的,还是明月神尼传下来的天山剑派。
明月神尼是少年成名,中年便在武学方面日臻完美,白教法王比明月神尼还大了十多岁。
当年曾和明月神尼约战,但最终白教法王还是以三招之差惜败,这被他视为奇耻大辱。
他想不到办法破解明月神尼的“天玄九剑”,以此天山和吐蕃虽然相隔不远,白教法王的足迹却从来不到天山南路。
他对明月神尼,除了又三分的尊敬之外,还有七分,其实是畏惧的,只是为了他一派宗主、吐蕃第一高手的名号,他从来不曾透露过自己对明月神尼的恐惧罢了。
伽士南要领教天山剑法,李钲乃是雏形初具的天山剑派第二代掌门,当然不能推辞,他见伽士南态度傲慢,当下拔出剑来,说道:“既然是白教法王的弟子,你还来是客,请先进招吧!”
紫微剑剑身微微颤动,在阳光照射之下,有如一涵清水,清亮耀眼。
伽士南望了一眼,略生戒心,却又微微点头,一声“得罪”,拔出腰间弯刀,挥刀立劈。
这一刀隐隐带着风雷之声,刚猛无比,乃是吐蕃三教秘传的“金刚伏魔”刀法。
李钲虽然不认得吐蕃刀法,也没见过吐蕃武功,依然好整以暇,只手腕一翻,使出了一招极为平常的天山剑法“大漠孤烟”,剑光闪烁,声若龙吟,瞬间便刺到了伽士南眼前。
伽士南从未料到对方一个年纪轻轻的青年,出招如此之快,而且剑法沉稳,深得名家风范。
心中大吃一惊,急忙收刀,只听当地一声刀剑相撞,火星飞溅,伽士南是手中的弯刀缺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口子。
李钲见伽士南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且不收招,刷地一响,剑光颤动,“乘龙引凤”、“指天画地”、“南辕北辙”三招行云流水一般拆了出来。
虽只三招,但剑势接连不断,有如天风海雨,迫人而来,只见刀光剑影中伽士南胖大的身躯忽地腾空飞起,身子猛地在半空一挺,竟如一支急箭平射出去。
李钲身形如电,连环三招未能伤他,第四招倏地剑势一变,中路取空,使出了一招天玄九剑中的杀手“千古人龙”。
剑锋连转三转,一溜寒光剑影,倏地刺到伽士南的背心,伽士南迫不得已反掌一拍,手臂一凉,左臂衣袖瞬间变了片片蝴蝶。
说时迟,那时快,他缩在袈裟中的一只大手突然伸出,手臂一弯,竟从令人无法想到的方位拍出!
刀法掌法,奇正相生,奥妙变幻,都是吐蕃秘传的武功精髓,但他虽然出招诡异,却更未曾料到李钲在他的手指还在李钲身体一尺开外的时候。
李钲的身躯忽然微微一晃,伽士南近在咫尺的一掌竟然拍了个空,解招之快,令得伽士南心中也不禁暗暗赞叹,弯刀一收,刀尖向下斜指,再也不敢小觑李钲。
在伽士南这样的武学大行家眼里,尽管李钲年轻,但剑法之高,简直令人难以想见,而且他解招避招身法快到极点。
连伽士南纵横多年,也根本没看清楚对方用的到底是什么身法步法,就让开了自己奇兵突出的一记险招,令伽士南不得不急速飞身跳开,脑海里一片空白,顿时百思不得其解!
要知吐蕃的僧人因坐禅的时间太长,慢慢地由天竺瑜伽中演化出来一种奇妙的武功,名为“吐蕃瑜伽”。
这种吐蕃瑜伽,相当于现代东欧的柔术,但奥妙之处,又非东欧柔术可比。
相传瑜伽练到炉火纯青时,全身主要位置的骨骼和肌肉可以随意扭曲,用在武功上,就能达到兵行险招,出其不意将人击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