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钲知这是吃多了丹药的诸多后天征兆,只怕天崩地裂,就在这几年了,心中暗暗叹息。
当下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吴王李恪,一封给公主轩尘,除了问候之意,重提江湖旧事。
当时封了,交给使者道:“尊使远来辛苦,本该重礼相迎相待。无奈本座思兄弟小妹心切,只好请尊使明日就启程回京,替我奉上问候,说不日我将到江南一游,但愿有机会与吴王与公主一晤。”
那使者连称不敢,由慕容天工带领前去用饭安歇。
李钲送了使者出门,心里想道:“不知三弟和轩尘是否愿意考虑我的建议,将来皇上殡天之后,来天山隐居?这次为了搜捕李青尧和独孤婴两人我要再下天山,看看能否见到三弟和轩尘表妹,当然,搜捕李青尧是位列第一的大事。”
他打定了主意,趁这次众多武林正道同门来道贺的机会,就此歃血为盟,同抗魔头,然后分头行事,搜寻李青尧和独孤婴的下落。
姬玉笙问道:“哥哥身体尚未复原,为何急着下山?”
李钲把她揽进怀中,道:“魔头的作恶,可不会等我身体全部复原,我不能再打没把握的仗,免得劳累了你。”
他轻轻地抚着姬玉笙的脸颊,低声道:“这十几天来,都多亏了你,否则我这条命只怕是没有了。”
姬玉笙眼眶一红,道:“我没了哥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但凡有一丝希望,妹子都不会放弃。”两人紧紧相拥,半晌不言。
半月之后,李钲和姬玉笙追踪李青尧的踪迹,来到了苏州地方。太湖两岸,风光旖旎,两人一路行来。
李钲上次到江南,师父明月神尼还在世,他自己也才十岁多点儿,尚未能好好欣赏江南秀景,这次有心浏览,再次见识江南景色,心中欢喜,又是担忧,暗自想道:“幸亏那帮魔头尚未到江南作恶,否则面对这大好景色,岂不味同嚼蜡?”
东西洞庭山在苏州四十里外一个叫木渎关的地方,到了木渎关,就是前往东西洞庭山的码头。
两人到了湖边,先喝了一阵茶,稍事休息,一面欣赏太湖优美的景色。
此时已经是又一年除夕将至,但天气晴好,风和日丽,在湖上游玩的游人很多,有的是全家出游,有的是夫妻同行,有的是兄弟姐妹相伴。
总之码头边上等着坐船的人很多,熙熙攘攘,小商贩卖力地叫唤,连成了一片安宁的景象。
姬玉笙啧啧赞叹道:“多年来江湖匆匆,江南盛景,只是耳闻,从未目睹,今日一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果然名不虚传。”
李钲点头道:“是的。听说江南丽色,远在桂林山水之上,我没去过桂林地方,所以无法评判。但此际水天一色,渔歌唱和,是何等乐趣?料那桂林山水甲天下也无外如此。”两人正在谈论,忽听有人问道:“请问是李公子和姬姑娘吗?”
李钲循声一望,但见窗边站着一人,那人手里拿着船桨,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看上去是个舟子打扮,便站起身来问道:“你是哪位?”
那舟子哈哈一笑道:“公子玉树临风,这位姑娘明艳动人,想必两位就是我们寨主命小人来接的李掌门和姬姑娘了?”
李钲颇为意外,道:“你认得我?”
那舟子道:“我是长江水寨苏州洞庭山总寨的头目,寨主发下令牌,让我们注意从北边来的朋友,也向小人说起过李公子和姬姑娘的长相,因此能猜个大概。”
李钲道:“这么说,是你们的杨寨主让你来接我们的了?”
那舟子道:“正是,昨日寨主还念叨两位为何还没到江南来呢。”
李钲道:“哦,原来如此。”
那舟子道:“寨主吩咐我们特别留神,接李掌门的大驾。嘿,昨儿个刚说的,今天你老人家两位就来了!”
李钲心道:“到天山来恭贺我的使者,大概也就是半个月前应该回到他们的总寨来了,算时日不应有差,这人料想不会是假冒杨恭恕杨寨主的亲信。”
但这舟子獐头鼠目,满脸猥琐之相,姬玉笙却对他有着说不出的憎厌之感,见他点头哈腰,和李钲一问一答,心中想道:“杨恭恕杨寨主是个身材魁伟的大汉,为何他的手下如此不堪?”
只听那舟子恭恭敬敬地说道:“正好两位都到了,那么请上船吧。”李钲拉着姬玉笙的手道:“好,你前面引路吧。”遂跟着那舟子上船。
轻舟一叶,疾如奔马。李钲和姬玉笙站在船头,只见水天一色,太湖七十二峰迤逦迎来,水色山光,船行湖上,宛若人在画图。
李钲只觉神清气爽,对姬玉笙道:“太湖景色,果是名不虚传!”
姬玉笙却是毫无喜色,一双眼睛,只盯着那舟子,暗暗寻思:“长江水寨,听说是隋朝末年的大将军杨震昔日的属下,杨震是越王杨素的堂弟,老家却是扬州,为何杨恭恕寨主手下竟会有说一口字正腔圆北地口音的舟子?”
问那舟子道:“请问杨寨主在洞庭山吗?”
那舟子道:“在啊。半个月前他在天宁寺听荣枯上人讲法,回到总寨才六七天呢。”
姬玉笙“哦”了一声,不再言语。心中想道:“原来杨寨主也才回来不多久,想必应该见过派去天山向哥哥道贺荣升的使者了。”
她不再言语,但脸上却没有丝毫笑意,比起刚才在酒楼临窗观景,大大不同。那舟子已似有所觉,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只是李钲和姬玉笙都没注意到他的神色罢了。
过不多久,到了山下的码头,李钲和姬玉笙随那舟子舍舟登陆,由舟子领头慢慢上山。
但只见山下陇亩成行,山上浓荫相接,花果飘香,倒不似冬季,宛若春天来临一般。
李钲心道:“听杨寨主的使者说,杨寨主叫部属开荒种果,下湖捕鱼,与市民贸易,自给自足。不用骚扰百姓,朝廷也一直没将洞庭水寨看作江湖组织,苏州府台的大小官员,还常到两洞庭山去视察杨寨主的寨兵,对他安宁一境的做法十分赞赏。由此可见,朝廷倒也并非一听见江湖中事就要大为紧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