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余偏北,四季分明,但冬日总是更加长些。
端午添夏衣、中秋添冬衣,这是流传下来的实践经验。
八月十五,李春仙在罗余山的护林宿舍中,为三丰做一件软和饱满的冬衣。衣裳里面充的材料是羊毛,打蓬了足得十公分厚。布匹包不严实,好似涨肚子的大饺子。但李春仙自信有绝好的手艺可使这衣裳完美完工。
长欣躺在一旁,看着母亲一针一线做衣裳,撇着嘴道:“羽绒服买了来你们不穿,折磨着自己的眼睛来做这慢功夫活儿。”
春仙向女儿传授俭省之道:“衣裳、鞋子,能自己做,还是自己做。自己做的,用料扎实、明白,绝不会被人糊弄。况且,城里卖的衣裳,都是一个尺寸,你爸爸的身量长短,还要我把控细节。”
长欣嗨了一声:“妈,不是说你做得不好,是你的眼睛不行了。再说,你这买布、买毛,摊下来,还比我孝敬的羽绒服贵得多!”
春仙道:“那是我一片心,你懂什么。你穿你的羽绒服吧。”
长欣见说不通母亲,又问:“便是做,你也替自己做一件呀。买来的你不穿,自己却又不做,你没瞧见你那棉衣,耗子打了一个洞,你还穿!”
李春仙道:“穿在里面,又看不见!花那些钱,没用。”
母女两个争执不下,长欣只好起身去给儿子汪毓热奶。
小小的护林宿舍,是一间立于山脚下的独立红色小房子。两旁垂柳映照蓝天,遮掩着一条新修的公路在这里转折。三丰不辜负这美景,院内殷勤打理花草繁盛,院外树木茂密葱郁,可算罗余山的一个小小亮点。
这里是罗余山的入口,因而来人大都愿意先在这里坐一坐,叹一叹罗余山的美景,恭维三丰老爷子长得好似罗余山的山神。
长欣工作单位离这里倒是不远,相比每天回家去,到这里就更方便。索性她也把孩子放在这里,母亲帮着看管也省点力气。
二哥将罗初从罗余山带走时,长欣刚结婚,二哥去世后,汪毓也还是襁褓婴孩儿。二哥去世给家里人带来的伤痛逐渐随着时间抚平,一晃眼,连汪毓都要考虑上幼儿园的事了。
长欣对母亲提起这件事:“若汪毓去上幼儿园,我不免就得住在县城来回接送。真是废人。”
春仙道:“幼儿园罢了,也算不得正经教育。你不方便,就在罗余上读两年也行。”
长欣立刻摇头:“孩子的教育从第一课就要好好抓起,我指定不能让汪毓在这里混日子——还是得去县城。”
这话一出,李春仙和长欣都愣住了。一个心直口快,另一个也不设防,后面都敏锐察觉到这是长乐曾说过的话:
“孩子的教育从第一天就应该好好对待,阿初在罗余山读,简直可以算作混日子。她必须去县城接受当下最好的教育才行。”
李春仙的神色一下子黯淡下来,想到曾经她用亲情捆绑,差些让阿初读不了的时候,她略感觉有些愧疚。可这愧疚很快就消散,毕竟阿初已经考上了初中,成绩很不错——她并没有影响到阿初读的整体进程。
见母亲有些伤心,长欣立即调转了话头宽慰母亲:“阿初考上了初中,我好几次去看,老师都夸她乖。今年老师还说,贫困的补助阿初也是头一个被考虑的。现如今,孩子读不要钱,无非是学杂花费多些。阿初一定能读出个样子!”
李春仙叹了一口气:“那宋琼瑶,报复我曾经不让她看孩子,所以如今也不让阿初来见我。早些天我去学校想看看阿初,却连她的校门都进不去。说起来,半年没见啦,不知道她好不好。”
“有我呢!”长欣挺起胸脯打包票,“嫂子倔强,但也刚强。有我看着,能帮我顺手就帮了。妈妈你不要焦心,我指定让阿初好好读。”
李春仙摆摆手,道:“欣欣,阿初这孩子,随了她爹,聪明劲是有的。可是跟着宋琼瑶,难免有些不懂家世传承的道理。”
长欣也不懂。
李春仙点上一根烟,道:“要是阿初跟着我,我必给她教什么是香火传承,什么是家族责任。咱们家立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顾着自己,所以心散。得了空,你也得和阿初好好说说,到时候出息了,必得找个入赘的女婿,这样,长乐的坟才有人扫,这一脉,才不算断掉。”
长欣啊了一声,她没想到母亲一脸深沉地说出了这样没道理的话。只是她不愿意顶撞母亲,免得又惹母亲想起二哥来嚎啕大哭,届时劝也劝不住,那就不好办了。所以她只管点头:“噢,知道了。”
三丰从外面来,呵着气道:“自打九月里下了雨,天气就越发冷。往年霜降的时候不过降霜,今年可好,下雪了——你们没看见?简直比鹅毛还大的雪花!”
春仙依旧抽着烟,也没应和丈夫的话。
长欣看着窗外,却担心起来:“二嫂子日子过得苦,去年曾说过,那房子漏风漏雨,几次冻感冒了。今年我本想给他们找个更好的,一直工作耽误了。今年这样大的雪,不知她们怎么熬过去。”
春仙这才抬眼看了长欣,赌气说道:“家里烧的炭火这样扎实,我亲自做的衣裳那样喧软,她非要带着孩子去流浪,有什么办法?——罗初也非要跟着受罪,这难免不说一句,是她们愿意的。”
“妈!”长欣打断李春仙,“你怎么总是说这话,嘴上总是不饶人。”
春仙还不放松:“我也对她够好了吧!八月十五我亲自做的月饼你送去,九月里宰了大鹅煮了有一半我分给她——我怎么不分给秦明月去?她东西倒是都吃了,连一个好脸色也不给!”
长欣蔫了气。和母亲的沟通总是让她感到疲惫。
母亲的丰功伟绩挂在嘴上,足可以写出一本极润的好账本来,可惜每每去到嫂子的出租屋,一看便知账目下掩埋着怎样的烂账。母亲久不出门去,还是用以前的思想来看待如今的生活。她认为只要吃饱肚子,那一切问题就不成问题。但她不去实地实时考察,因此决然想不到,宋琼瑶母子连饭都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