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二年正月初六日,就在诸藩属国派员参加大明太子大婚后回国过年不久,部署在广西布政使司与交趾北部边境地区、操训已有一年多的荡虏营一万官兵,经过事前长达半年地形探查,在总兵黄震指挥下,分两路对交趾郑氏集团进行了突袭。
因为保密措施非常严密之故,荡虏营从立营到初步具备战斗力,这年余时间里,交趾郑氏对此一无所知,直到荡虏营发起迅猛攻势,在不到半天时间连克清水、老街两城后,收到消息的郑氏高层这才慌了手脚。
郑氏高层匆促之间连忙组织和派遣数千人马向东疾行,试图分别固守高平、同登这两座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大城,之后再徐图恢复失地,但黄震对此早有预估,提前安排兵马于敌必经路段设伏,最终将郑氏两路援兵全部击溃。
此战最终共计斩首交趾郑氏士卒八百余人,俘获一千余,剩余败兵西西向而逃。
随后黄震分兵对高平、同登两城展开攻击。
由于郑氏手下主要兵力都屯驻于首府河内一带,高平、同登仅各自有一千余名士卒把守,所以明军破城并未费太多周折。
荡虏营抵达城下后,先用米涅枪压制住城头守军,然后用炸药爆破南北城门成功,攻入城中后以小队形式开始清剿城内残敌,经过一个多时辰一边倒的战斗,除了少数交趾兵卒从明军放开的缺口逃走外,其余大部分被杀被俘,而明军只有百余士卒伤亡。
以冷兵器为主的交趾兵哪里见识过如此强悍火力,在明军枪炮震天雷的轰击下很快便晕头转向,战斗意志瞬间失去大半。
双方之间武器对比,已经不是代差问题,而是划时代差距。而交趾兵最擅长的山野丛林作战方式也没有机会得以施展,在明军兵临城下后,两座城池的守军主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依托城墙防御,妄图等待上峰问询派遣援兵抵达后,内外夹击,将明军彻底击败。
这种方式已有先例,。
两百年前,交趾兵便是用这种方法数次击败明军,大明安远侯柳升便阵殁在河内城下,麾下一万多明军大部分或亡或被俘,直到后来当时的英国公张辅帅大军三征交趾,才洗刷了这段耻辱的历史。
但是,现在的大明官军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火器上占有绝对优势不说,荡虏营将官士卒大部分来自与交趾气候环境一样的广西,与两百年前从大明北境征调来的官军相比,荡虏营士卒根本无需适应环境和气候,加上粮饷充足、烧卖银给的厚实,荡虏营士气高涨,所以在攻入交趾后连续数战,都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结束。
按照战前策略,在占领高平、同登后,黄震下令对城内及附近村落进行清剿,搜寻并消灭交趾败兵,同时也展开收缴交趾人私藏兵器的行动,凡是家中藏有弓弩刀枪的,全部予以抄没,有反抗者,一律格杀勿论。
与此同时,接到荡虏营捷报的广西巡抚李怀普,亲自带着第一批一万多移民赶赴高平,等到荡虏营为期十天的清剿行动接近尾声时,李怀普也在士兵的护卫下赶到高平。
黄震与李怀普在高平城内原交趾城守衙门里见了面,双方相互见礼后,李怀普问起这边状况如何时,黄震笑了一笑:“中丞且安心,估摸着,只要抵挡住交趾郑家派大兵前来,怕是数年之内,高平、同登会较为安稳!
我大明移民安置的房舍,怕是不用自建太多了!
哈哈哈哈!”
李怀普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头暗自给这个瘦削汉子定义为了屠夫。
他知道黄震也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物,看来战后清剿行动中没少杀人。
李怀普对此并不介意。
在接到内阁关于将来经略交趾相关策略后,李怀普特意查阅了衙门里有关当年大明征伐交趾的一些留存的档,并走访询问过对交趾情况比较熟悉之人,最后得出了必须先以高压立威,然后再辅以怀柔与交趾人打交道的大方向。
现在既然黄震已经把恶人给做了,那接下来就该他这个“以民为本”的角色登场亮相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怀普先是宴请了高平城内有名望的交趾士绅大户,。
在宣告只要诸人与大明新设立的官府密切合作,他就会力保各人家财不会被侵夺之后,李怀普要求这些士绅大户在支持大明官府的上签字画押,保证自己会听从新官府号令,彻底与郑氏划清界限。
刚刚经历过城内城外整日枪炮声不断、到处鲜血淋漓的这些人,虽说心中对大明有着很深的怨恨,但因为家财田产都在当地,要是不听话,说不定眨眼就会有被抄家灭族的危险,所以众人还是捏着鼻子被迫在签下了名字。
李怀普随即命人将收起,让通晓交趾字的办写下安民告示,并要求在座诸人,每人府上都要安排一名有身份之人,在大明官军的保护下,陪同大明新衙门里的公人,在城里和乡间展开宣传活动,现身说法,号召当地百姓听从官府命令。
不管这些士绅大户愿不愿意,这事必须要做,大明官军可不仅仅是保护他们,稍有不慎,保护者的角色很可能变为屠杀者。
在安顿完士绅大户们之后,李怀普便打发随员们,对高平、同登周边地势进行勘察,以便选址修建各种基础设施,供后面的移民居住使用。
这两座城池都是地处交趾北部平原地带,周边除了已经开垦的熟田外,还有大片的荒地并未得到开发,于是乎,在简单的勘察要地形后,一场大规模的修房开荒的运动轰轰烈烈开战了起来。
移民房屋的修建,基本是依托于当地人形成的村落而拓展开来,由于当地冬无严寒,所以房屋修建要简单很多,只要安排人手砍伐树木和茅草,一间能住人的房子很快便会搭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