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报完毕,方安先行出来,官员们商议着其他的事情,通道上只有一人,不知何时,他已经出了一后背的汗。
皇帝果然不简单啊,尽管自己的方案将他们震慑住,但是也感受到来自帝王的压力。
泰昌当太子的时候,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让人们觉得是个憨憨。
若是他一直保持刚开始的状态,那么内阁便不用过分顾忌帝王的感受,甩开膀子迈步干就是。
现在看,能在太子位置上安稳多年,就是万历想拿下他换人都办不到。
其人,怎么可能简单?
放眼前朝,废太子刘据,愍太子李承乾,都是在太子位上干的太久,最后没能耐得住,丧失登上大宝的机会。
看看泰昌,长子身份二十年才立为太子,太子位上又是二十多年隐忍,才有机会成为皇帝。
所以啊,谁敢说自己比他更聪明?
以前人家铁憨憨的形象,不过是保全自己的手段。
现在掌控天下,又巩固好权利,是时候展现自己本性。
出宫的路上,方安在想,泰昌究竟是真的想要干,还是随口一说,给工部施加压力。
今年还不到年底汇总统计之时,但是他觉得,去年的盈余加上今年的盈余,几百万两是有的。
如果按照泰昌现在的治理水平,控制在几百万修建好三大殿,不是没有可能。
严世蕃修葺,也就是三百余万两白银。天启年间再重建,说是六百万,其实要考虑到白银大量输入以后的通货膨胀,还有金丝楠木在收购以及运输过程当中让人胡乱加价的部分。
严世蕃不用多说,嘉靖不理朝政,票拟决策大权在他父亲严嵩手里,中间有多少水分,鬼才知道。
至于天启,能控制的部分也极为有限。
泰昌不一样,现在他除了有锦衣卫和全新的东厂为他发觉上游材料的贪腐,更有一招监税司能用。
三个手段一起使用,最大限度降低金丝楠木的成本也容易办到。
其他的则是建造过程当中的人工费用,三大殿都是木质结构,榫卯是最为消耗工时的事情。
市井匠人们没有工部以及营造局那么好的技术,无法担当关键榫卯工艺,但是在一般活计上没有问题。
问题越想越难,没有一点简单之处。
方安只好摇摇头,算了,三大殿的事情,以后慢慢再议,现在更为着急的是灾后重建工作。
他们的时间不多,回去就要开始准备,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施工,在黄叶落尽的时候,要让百姓们搬进去。
冬日严寒,普通的帐篷,根本没有办法让百姓过冬,要是耽误到那时候,恐怕会造成数量不小的寒冷致死案例。
那样的话,内阁的压力会大很多,而官员们肯定会将矛头指向他们,疯狂攻击,最后借机再将方从哲拉下马。
不过,方安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给灾民们重建,朝廷在各方面都能大开方便之门。
数万受灾民众,光是劳动力就能腾出来很多。
要不是户部和顺天府上报的人数差不多,方安根本就不敢相信,怎么能烧掉那么多房屋!
直到他看见别人给他的草图,再结合一部分实际例子,总算是明白过来。
最初时候想过南城交通不便人口密集,没想到有那么密集。
着火的中心点在南城人口最为密集且混杂的地方,别处的街巷,有些还能过去一个人,火场中心那里,巷子已经不能叫巷子了。
很多巷子上边都盖着茅草顶,白日里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小作坊或者摊位,到了晚上则是很多人安身的场合。
连巷子都是这样,别的可想而知。
连日干燥之下,茅草都是噼里啪啦的,一把火就烧起来。
再加上火场短时间没有被控制,等他蔓延起来之后,在西北风的助力之下,毫无准备的人们压根就反应不过来。
竹木的临时墙壁,茅草顶,不烧这里烧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