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年6月5日,星期三,夏津县最高气温29度,最低气温22度,全天多云。阵风风速最高达2公里每小时。
今天又是香赵集。农历的二、四、七、九都是集,方圆十几里的村民大都爱赶集。
老公也带着我去集市,一边走一边说,说起了他的一个故人。
香赵镇向东三里路,附近有一个村庄,叫邢庄。村里有一个名人,人称外号,“三千六”,这称呼缘于他爱说爱笑,村里人称为三千六百白话,因故得名。
这个老头辈份大,人们也大都叫他三爷。他见人就有话说,有故事讲,人们也都爱逗他说笑。
一天他在街上闲玩,遇见人就说,村北杨家林里老鸹多了去了,黑鸦鸦的一片,成千上万的。他逢人就说一说,时间不长,全村就传遍了。就有那好奇之人,真的去村北杨家林里看了看,结果大失所望,连一根老鸹毛也没有。
于是乎,这个人就去找三爷了,问他怎么回事?怎么一个也没有?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骗人呀?
三爷振振有词,他说:“没有三万也得三千吧!”
那个人和他较真,:“怎么一个也没有啊?”
三爷说:“即使没有三千也得三百!”
那个人说:“我带着你去看看吧,一个也没有。”
三爷说:“没有三百也得有三二十个吧,反正有。要不就是你去的不是时候,就赶在你去的那个时候,老鸹都飞走了。”
村里还有一句歇后语;#3;三千六当公公一一办不好;#3;,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从前日子过得很穷,三爷的儿子结婚以后,一家两辈人住在一个院子里,老的住正房也就是北屋,小的住偏房,也就是东屋或者是西屋,一个院里一个厕所,可能是新娶过来的媳妇儿胆小,晚上不敢去厕所里解手,于是乎就在水缸的后面尿了一泡,第二天,天刚亮,三爷起床后,扫院子的时候。发现了此事,大呼小叫的喊了几句,三爷的老伴为了媳妇儿的脸面上好看,赶紧打了个圆场,对老头说,你叫唤什么呀?那是我的事儿。三爷眼里不揉沙子,他说:“不是,就不是。你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大的劲儿,呲不了那么深的窝儿。”
村里的人们传遍了这个事,就有那有才之人,弄了一句“三千六当公公一一办不好”。
邢庄往西大约二里地有一个村庄(张里长屯),人们习惯了叫张屯。这里有集市。
那个时候,集市上什么市面都有,菜市、 粮食市、牛羊市,日用百货市等,就在村里主街道上赶集,谁家门前的地方,谁就有权利收点儿费。每逢阴历的一,六(也就是初一,十一,二十一,初六,十六,二十六)。
三爷就爱去集上遛达,集上人多,热闹啊。有一天,他在粮食市里玩的时候,一个人在那里卖玉米,一个人正好要买,卖的要每斤三角。买的给的价钱是两角五,两个人在那里讨价还价,争论不休。三爷爱说话啊,他去圆成这个事,也想从中渔利,也就是当经纪(买方,卖方付给一点儿费用)。他把两个人叫到一块儿,说;#3;听我的话,你认可少卖二分钱,我让他多出三分,就按二角八一斤,这样吧,谁不听话,谁是我的儿子;#3;。赶集的人有些人都是熟人,知道买玉米的真的是三爷的儿子,可是那个卖玉米的人,进退两难——卖了吧,比要的价少卖了二分钱;不卖吧,就是他的儿子了。弄的人家哭笑不得,一咬牙,不得不卖了。他这么大年纪了,人家也不好和他顶撞了。
“三千六”还是个好经纪人呢!”我笑着说,“还有其他有关他的事儿吗?”
“今天就说这些吧!我们先去赶集吧!”老公说。
现在的农村大集的牛羊市上,还有经纪人呢。只是其他市面上几乎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