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张经理办公室。
柳如丝虽然是一个“弱女子”,可她手里攥着一把勃朗宁。
明面上这是威胁。
可是她炙热的救国之心,深深感染了面前的三个大男人。
故而,他们在柳如丝的“请求”之下,甘愿陪她守着屋内的电话。
说也奇怪,平时偶尔还有顾客打来电话,询问是否能够加塞发布寻人启事。
可今天,座机竟然一次都没有响铃。
反而是有几个电话打了出去,倒是主编主动打给报社员工的。
叮嘱和要求他们务必加班加点,把关于一个漂亮外国女人到中国寻夫的凄情戏润色好,并登在头版头条上,立刻印刷发布。
而这个戏中外国女人的名字竟叫琳达,看得懂的自然就明白,外行的只能看个热闹了。
三男一女,就这样无聊地坐在办公室内,该聊的已经聊得差不多,只好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实在无趣。
别的话也不敢多问,问多了就是不懂规矩,柳如丝不再给好脸子看。
终于,有人沉不住气了,发表着自己的看法,确切地说应该是“牢骚”。
但是这个牢骚很专业,也很有建设性,柳如丝却喜欢听,也愿意耐心听下去。
“报纸都发到小贩手里去了,但是要等到人人能看到寻人启事,起码要等到天黑以后,大家都很休闲的时候才能看到。”
主编坐在椅子上,望望室外即将落山的太阳,再望向一脸心神不宁的柳如丝说道。
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算是向众人的歉意,柳如丝抬起手腕再次看了下腕表的时间,开着沙哑的音腔一字一句地向主编说道:“那就等到天黑。这里的所有人都得等到天黑。还请多多包涵。”
接着就是向众人鞠躬。
主编不再说话,张经理则指着桌子上的新出报纸,插话质疑道:“要是……要是巴尼没有看到这份报纸该怎么办?或者说他就没有看报纸的习惯呢?”
柳如丝扭头望向张经理,并没有回答他的质疑,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谁也不敢保证人人都对看报纸有那么的爱好和兴趣。
柳如丝与巴尼没有交往过,唯一一次的见面,还是在水根的车子逃亡码头时,二人有过短暂的目光交流。
不过,张经理的话倒是提醒了她的注意,行动前,曾听杨崇古提起过,巴尼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
嗯,好像四五年,且是中国话很溜的德国记者。
对了,一个记者怎能对报纸不感兴趣呢?
想到这里,柳如丝身上的疲惫陡然消失殆尽,似乎谁给她打了一支兴奋剂,顿时能量满满。
“报纸这东西,今天不看,明天就过时了,更不会有人看的。”
张经理越说越泄气,近乎埋怨了。
一旁的助理小穆也插话说道:“即使巴尼看到了,他不给你打电话,你又该怎么办呢?”
小穆的质疑很有水平,刚起了信心的柳如丝,又陷入了焦虑之中。
对呀,如果巴尼看到了妻子的照片而无动于衷,不打这里的电话,该怎么办呢?
柳如丝又陷入了苦苦的思考之中,最终她还是否定了小穆的设想。
一个将妻子的照片随身携带在身上的男人,必定是深爱她的丈夫。
巴尼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必定很思念琳达。
如今皮夹和照片都丢了,肯定会失落和悔恨,见到报纸上的“妻子”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最后的结论:巴尼一定会向这里打电话。
柳如丝的脸上重新泛起了微笑,是自信满满的笑容。
众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在柳如丝的脸上,见她久违的笑容,都摸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不会的。凭着我的直觉,只要巴尼看到这份报纸,他一定会打电话来的。”
柳如丝若有所思地对众人讲,不对,应该是十分肯定地宣布。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人能够说服眼前的美丽女人,但鉴于威胁和出于抗日的热情也只好选择相信柳如丝的判断。
“……因为,我相信当巴尼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爱人。所以,我选择相信只要他看到妻子的照片,一定会选择和我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