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郑大树,近些日子那日子过得可谓是天翻地覆。
第一天带着货物往回走的时候,看着满满一车的货物,郑大树起初还兴奋不已。
可离家越近,他心里就越发忐忑,毕竟这些货物都是赊账来的。
而且,还有一个民兵跟着他一起回来,要调查他家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家人的情况都被对方知晓了。
不过没办法,店里必须清楚采购人员的家庭状况。
要是孤身一人,肯定不会让他负责采购,只有那种拖家带口的,才是李想要招募的人。
因为有了家人,做事才有动力,才懂得分寸,才有软肋,才不会拿着货物跑掉。
再者,拖家带口的,家里人多,在村里说话也更有分量,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方便行事。
郑大树赶着装满货物的车,缓缓地在村中行进。他脸上强装着镇定,可额头上不停冒出的汗珠却暴露了内心的不安。
远远地,他瞧见了村中正在闲聊的几位大爷大妈。
原本还聊得热火朝天的他们,看到郑大树拉着满满一车货物,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
张大爷瞪大了眼睛,满是好奇,扯着嗓子喊道:
“大树啊,这都是啥好东西呀?”
郑大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回道:
“就是些杂货,准备拿回去卖卖。”
李大妈凑上前,羡慕地抚摸着货物,嘴里不停念叨:
“大树这是走大运啦,这得赚不少钱吧。”
郑大树心里一紧,赶忙说道:
“李大妈,这刚开始,还不知道咋样呢。”
这时,村里的王二麻子晃悠了过来,眼神中透着嫉妒,阴阳怪气地说:
“哟,大树,发达了可别忘了咱乡亲们啊。”
郑大树无奈地笑笑:
“哪能啊。”
隔壁的郑嫂也围了过来,满脸堆笑:
“大树,给嫂子拿点便宜货呗,咱们可都是邻居。”
郑大树面露难色:
“郑嫂,这都有规矩的,不好办啊。”
郑嫂一听,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村里的郑老头也拄着拐杖走过来,好奇地询问货物怎么来的。郑大树只得耐心解释:
“给人帮忙弄来的。”
一路上,各种目光和话语像一道道绳索,紧紧地束缚着郑大树。
他一边小心应付着,一边加快了脚步。那故作轻松的笑容下,是一颗充满焦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