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历306年5月。 吕宋开仓放粮不到两个月时间,存粮就难以为继了,再继续放粮,连军队的粮食都不足了。但要是停止赈济,这比先前不赈济还要危险,吕宋贵族开始面对两难的境地了。 吕宋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握在贵族手中,贵族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他们的土地上,种植的一般都是利润价值高的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的收益普遍在粮食的十倍,吕宋的贵族只要在自己的庄园附近,拿出一小块土地种植粮食就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所以整个吕宋就是一个大号的经济庄园,专门为大汉种植经济作物,是大汉经济圈的一個零部件。甚至可以说整个南洋诸国都是这样的状态,他们能为大汉提供的只有各种经济作物还少量价值高的矿产。 而普通的百姓本钱低,他们没有冒风险的资格,他们的田地一般种植的都是粮食。 吕宋属于热带气候,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粮食,单位粮食亩产大不说,粮食收割的时间也可以调整,不存在错过播种的时间就浪费一年时间这样的事情。在吕宋即便贵族种植经济价作物,但百姓种植的粮食,也足够满足整个吕宋的需求。 所以面对这次饥荒,吕宋的统治者才会显得如此和被动和愚蠢,因为他们统治吕宋300年时间,遇到饥荒的次数屈指可数,吕宋伯等贵族面对饥荒经验不足。 因为按照以前的惯例,即便吕宋闹了饥荒,对这些贵族来说也是他们兼并普通百姓土地的好机会。他们不但不会想办法赈济百姓,还会想尽办法让百姓破产好吞并他们手中并不多的土地和财产。 吕宋每次的饥荒,对贵族,大商贾,和帮派份子来说都是一场丰盛的大餐,可以让他们得到巨额利益。 这样的方法他们已经用了好几次了。在利益的驱使下,吕宋的贵族才会不在意饥荒,要不是徐悦和墨家激烈反抗,让吕宋的贵族损失惨重,让他们意识到再这样闹下去的话,他们这些人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这时候他们才重视了饥荒的威胁。 但他们刚刚赈济却发现吕宋快没有粮食了。而这也是吕宋的贵族咎由自取,这几十年时间吕宋的贵族大量兼并百姓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到了贵族手中,就不会再种植经济价值不高的水稻,而是种种价值高经济作物。 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从30年前开始吕宋就需要进口粮食了,而吕宋市政厅系统,依然按照300年的经验在运作,吕宋虽然有存的粮食,但极其稀少,其实这本就不需要的,吕宋最多3-月就可以收割一批粮食,有个月的存粮足够度过危机了。 但显然设计这套制度的人是不会想到,当年粮仓的吕宋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吕宋伯只能发一个电报给自己的老大汉帝,让汉帝想办法,从大汉挤出一点粮食支援吕宋。 在吕宋伯看来,大汉的人口超过了5亿,是吕宋的百倍,只要稍微挤出一个郡的口粮,就足够解决吕宋的危机了。而等今年粮食丰收,大汉的旱灾解,吕宋粮食危机自然也就解除了。 为了让汉帝重视,吕宋伯少有的闹了一点小情绪,暗示大汉要不想办法帮助吕宋解决粮食问题,吕宋输入大汉的罐头只能停下来了。 汉帝收到吕宋伯的电报也是一阵头疼,大汉有几百万的灾民等着他赈济。 但偏偏大汉各地的粮仓出了问题,很多郡县因为缺少粮食赈济百姓,百姓直接冲击府衙造反。中原大地干草遍地,稍有不慎就是滔天的祸害。 他派遣巡查御史到地方检查粮仓的情况,但地方上的官吏动不动来个火龙烧仓,死无对证。虽然他已经砍了上百名官吏的脑袋了,但丢失的粮食却是补不回来的。 为了平息内地百姓的怒火,他也只能拼命从大汉诸侯国购买粮食,同时从江南调拨粮食,维持中原的稳定。 而南洋因为距离大汉近,海运也是成本最低的,所以成为了大汉购买粮食的主产地,尤其是吕宋忽然爆发出来的罐头行业,解决了大汉不小的问题。 毕竟罐头又是鱼肉又是棕榈油的,全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一个罐头顶10斤粮食。但他万万没想到吕宋这样的地方也会缺少粮食。 吕宋伯对大汉恭敬,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他也不好拒绝吕宋伯提出的要求。 于是汉帝召集大汉的高层商议吕宋之事。 当这些高层了解道吕宋想要从大汉购买粮食也是一脸为难。 丞相张翼苦笑道:“现在朝廷的监察御史正在巡查各地粮仓,但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粮仓缺口巨大,有5成粮食的已经算是好的了。大汉不但今年缺粮食,接下来几年时间都要想办法补充这些粮仓,要不然再遇到一场灾害,朝廷没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应对。朝廷很难支援吕宋。” <
> 少府令朱善道:“可以让吕宋伯去天竺购粮,我大汉帮助他们运输就是了。” 张翼摇头道:“天竺一向缺粮,他们还要大量从南洋进口,根本没有粮食去支援吕宋。现在南洋的存粮大部分都被我们购买了。所以南洋诸国也拿不出太多的粮食。” 礼部尚杨胜忠想了想说道:“有没有粮食是相对而言的,百姓手中没有粮食,但贵族和大商贾手中肯定是有粮食的,朝廷完全可以开放大学的名额,让南洋诸国每捐献100吨粮食就可以得到一个大学的名额,开放几百个名额可以得到几万吨的粮食,轻易解决吕宋粮食危机。” 张翼继续摇头道:“大汉本土的学子本就和大汉诸侯国的学子有矛盾,现在还增加诸侯国学子上大学的名额,本土的学子必定不满。” 大汉是一个世界性帝国,它的诸侯国占据了这个世界绝大部分的领土,大汉通过分封制度,控制和利用全球大部分的矿产、农产品,让全球大部分国家成为了汉国的商品市场。 这使得大汉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贸易的中心。还给帝国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和商机,使得大汉企业能够扩大业务并获得更多利润。 政治上大汉帝国是全球名义上的霸主,并一直处于全球政治舞台的最中央。这些年大汉说是衰落,却也只是难以剿灭一个区域强国,但这样的强国,天下也不过是2-3个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天下九成的国家扛不住大汉的一击。 此时的大汉仍然是天下当之无愧的霸主国,印洲被大汉教训了两次,却也只能舔着脸,求大汉让他们回归到大汉的经济体系当中来。 但这天下没有只享受好处却没有坏处的事情。大汉既然是一个全球的帝国,就要容纳全球的人才。 大汉帝国从建立开始,内部就充斥这天方人,漠北人,大秦洲人,南洋人,天竺人,而且占据的位置不低,这些人当中还出了几任丞相。 这可以说是收纳天下人才为己用,但却也引起了大汉本土人的不满,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占据了大量原本属于他们的位置。而且这些人,在大汉内部也拉帮结派,导致大汉内部矛盾也是极其激烈的。 还有天下的脉术师都蜂拥进入大汉,挤占了本土脉术师的位置,诸侯国移民到大汉想过富裕的生活,这点大汉是不可能阻止的,但大汉本土的百姓却不喜欢这些移民。 要不是大汉当年组建的时候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国公,诸侯都是天方,漠北人出身。只怕现在大汉的矛盾会更加激烈。 而这些矛盾最激烈的则是大汉的各个大学,大汉大学内部有成收纳诸侯国的学子,这也是大汉帝国加强内部诸侯联系,和化同化的方法,是控制诸侯国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在大汉的士子看来,这些人就是抢夺自己大学名额的人,要是自己实力不济也就算了。 但从诸侯国来的学子大部分只是中人之资,在大汉本土根本不可能靠上大学,但现在却凭借一个身份,就可以到自己想要去的大学上课,这如何不让本土学子愤恨。 所以杨胜忠想要增加名额,张翼马上制止,他怕这消息传出去,本土的士子真要造反了。 少府令朱善想了想道:“短时间内是很难找到粮食的,陛下何不让宗教司派遣懂造粮术的道士,神父去帮助吕宋解决粮食问题,人造粮虽然难吃,但好歹可以先让人活下来,吕宋最多两个月就可以收获,他们也不需要吃多久。” 大汉的高层听到这话眉头紧皱,造粮术是大秦洲传来的脉术,但在大汉内部却没有普及开了,原因也极其简单,那就是人造粮口感极其差,连猪都不吃。 但现在吕宋现在的情况,当地的百姓好像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人造粮好歹可以让他们活命。 蒸汽历,306年6月。 汉帝命令宗教司下属的佛门,道门,景教,拜火教等教派派遣造粮师去吕宋解决吕宋粮食问题。同时汉帝赏赐了吕宋伯十颗精元丹,表示对吕宋伯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