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明官军在九州岛取得大胜之时,在大明境内,一场围绕着传统儒学与心学的大讨论,正在整个士人阶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从朱慈烺夏末离京,到现在深秋已至,在长达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包括不少中高级官员、名士大儒在内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纷纷或公开,或私下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时之间,向来冷清的皇明周报署衙,成了京城最热闹的所在,主编朱舜水以及副主编吴伟业、采编钱穆也成为天下士人所瞩目的焦点。
这场大争论、大讨论的起因,就是在朱慈烺离京之后不久,皇明周报上刊登的一篇署名章引发的。
这篇题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章,是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由朱舜水和吴伟业、钱穆三人撰稿并反复修改数次后,刊登在当期皇明周报上的,署名为吴求真,取得是务必追求真理的意思。
虽然作者的署名是笔名,但章发表后不久,随着对其中内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朱舜水等三人是幕后始作俑者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同时因为本期话题引发热议的缘故,也使得这一期报纸脱销,最后不得不加印八万份才算完事。
不管是现在的大明,还是后世的中国,有些事情经手人太多,是根本保不住密的。
朱由检早就预想这篇章会引发争议,所以特意嘱咐朱舜水等人刊发章时要用化名,但终究是架不住报社里人多嘴杂,最终这个消息还是被传的人尽皆知。
没过几天,不少京畿地区的名士大儒便找上门来,口口声声要与三人辩经,以此来驳斥章中的某些观点。
随着报纸经各种渠道行销各地,大明各地无数士读过章后,纷纷或骑马、或乘船、或坐着马车向北京进发,誓要与朱舜水等人分辨明白不可。
没过多久,京城里名士云集,各大酒楼客栈纷纷爆满,等到后来各地人雅士越聚越多,京城里现有客栈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多的人居住,不少京城百姓便将屋舍腾出一间或几间出租出去,自家人挤到一起安歇,因此倒也赚了一小笔外财。
这篇章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其开宗明义的主题便是否定千百年来儒学的权威地位,表达了任何事情只有通过无数次亲身实践,才能得出最正确结论的含义。
章写道,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客观事实,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就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真理具有客观性、永恒性和不变性。
然而怎样才能对事实进行不断推敲呢?
如何证明事实的客观性呢?
怎样才能证明先贤的论断是真理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顾名思义,它指的是,真理不在于发现或创造是就是真理,而是在于不断的用实践去证明和检验它的合理性,如果先贤们的某一观点和结论,可以不用实践就认定为真理的话,那这个观点和结论,就极有可能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所以不能将其定性为真理,不应该将其奉为皋臬。
章举例说道,神农氏尝百草方知各种药材之属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其本人数次误食若干毒性强烈之物,数次险些丧命,而正是因为其不惜身,才有了后世名医利用百草的各种药物属性治病救人之事。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黄芪补气固表、排毒利尿;大黄具有泻火解毒功效的同时,但因其性味寒凉,体弱阳虚者服之,则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更甚。
神农氏并非生而知之者,天下药草无数,其并非看一眼便知其功效如何,适用于何种病症,其尝百草之行为,正是以身践行,正合章主题。
真理之所以永恒于世,正是经历过无数次反复而广泛的检验后才得以生存延续,所以,当今之世,盲目崇拜先贤、权威是不可取的。
章的结尾总结道: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尝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好事情,长此以往,真理不辩自明,只要真理越来越多,并未广大民众所认同和接受,整个社会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朱由检授意报社刊发这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千百年来,已经变味的所谓儒家明,对国人思想的束缚,让更多人跳出许多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勇敢的去创造和实践,使得发散性思维方式在日积月累后,成为社会的主流。
朱由检越来越觉得,儒家化发展到今天,更多是用来玩人的,它已经失去了学术的真正价值,变成了一种被当权者操纵的权术,这是对生产力发展的极度制约,必须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以,否则,人亡政息的悲剧会不断地在这片国土上演。
在得到报社遭到无数传统人围堵,朱舜水等人每天都要话费大量精力用于和所谓的大儒进行辩论的情况后,朱由检果断下旨,派遣一小队锦衣卫入驻报社,对所有登门造访的人进行详细登记,不经允许,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出报社。
如果有人想要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那就用写章投稿的方式来进行,其章一旦经过相应人员和程序的审核后,就会在皇明周报上予以刊登。
为此,朱由检特地下令,从礼部抽调人手组成审核小组,对投稿进行审阅,只要某篇章获得审核小组大多数成员认可,就可以即时刊发。
考虑到朱舜水等人有些势单力孤,朱由检还特意命人,从江南一带搜罗了不少知名的阳明心学传人前来北京,然他们加入到与传统儒学辩论的过程之中,减轻吴伟业等人的压力。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要点,这一点与朱由检想要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最大的共通之处,也是他发起这场论战最大的底气所在。
这场论战注定旷日持久,但最后的结果只有他有权利盖棺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