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未雨绸缪

小说:刺激1990歌曲 作者:愚乐

和微软达成合作协议之后,杜秋出现了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因为这个协议代表他将取代微软,成为杀死网景的真凶,同时也代表着自己羽翼已成,有足够的能量改变未来了,以后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将会出现和原时空完全不同的格局,而互联网又会辐射到其他行业中,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知先觉的穿越优势会越来越弱。

是闷声发大财,顺着历史脉络走?

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改写历史发展进程?

就像刘运来习惯了体制带来的优越之后,不想改变一样,杜秋也习惯了穿越带来的优越,同样不想改变,好在他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明白不破不立的道理,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并立刻付诸行动,改变了以前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的作风,一到京城就开高价招揽刘运来这个女婿党——“金税工程”现在只有个雏形,地方政府都在各自为战,既然已经做了,那就干脆大一点,争取把骁龙的电子计税软件变成国家标准!

二代们能吃的蛋糕,穿越党就不能吃了?

因此在赴日签证被拒绝之后,杜秋没有急着去美国,而是继续留在京城,一反以前被动的宅男心态,不再窝在酒店里写代码,而是走出门外,去参观和拜访了多家知名软件公司,比如段永基领导的国内最大高科技民营企业四通集团、王志东创办的新天地软件公司、雷骏掌舵的金山公司京城研发中心,甚至微软、i以及惠普等跨国公司的在华办事处也都去了一趟,探过虚实之后,把看中的程序员名单发给了秦牧,让他去考察和挖人。

就这么来来去去的折腾了好几天,直到已经回了美国的陈大猷发邮件过来催促,杜秋这才准备离开京城去西雅图,在离开之前,他通过刘运来夫妇的穿针引线,在京城酒店著名的谭家菜餐厅设了个晚宴,邀请几位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公司老板前来聚会。

在1995年的这个时候,国内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公司总共还不到10家,真真正正的是屈指可数,其中除了亚信和骁龙之外,能说出来名字的只有拿到了互联网增值服务牌照的那5家公司,这5家公司中,有一家远在鹏城,有一家拿到了牌照但没动静,有一家有动静但动静很小,所以京城只有两家公司在大张旗鼓的做互联网业务,其中一个叫做瀛海威,另外一个叫做中网。

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流星,90年代很多人都是通过瀛海威的宣传,才知道和了解了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可惜生不逢时,起步太早,后继乏力,在互联网行业刚刚繁荣起来的时候倒下了,成了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启蒙者和殉道者,所以直到20年后,这个早已消失的公司名字仍旧被人津津乐道,为之唏嘘。

瀛海威的创始人名叫张树新,和刘运来的夫人孙少洁以前是同事,都曾在中科院主管的《中国科学报》报社当过记者,后来一个去了《科技日报》做编辑,一个辞职下海做了生意,不过两人关系不错,仍旧保持了联系,所以一请就到。

张树新大约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女强人了,性格很豪爽,也很干脆,她最先抵达包厢,相互认识了一下之后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杜先生,少洁给我看了你写的那些有关互联网的章,写的非常好,给了我很多启发,只不过理论有点太超前了,现在国内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网民太少了,你提的那些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等等暂时都没法开展,有没有比较适合现在国内环境的业务做?”

“我是做软件的,对互联网增值业务了解的不多,那些章与其说是科普,不如说是科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995年国内根本没有搞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土壤,别说穿越党了,就是神仙来了都搞不出花来,因此杜秋只能推脱道:“美国互联网行业比国内要发达,你可以去考察考察,选择一些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的业务做。”

“去年我和我爱人一起去美国考察过,我们打算学al,做互联网拨号接入服务,你觉得怎么样?”

“拨号业务当然可以做,不过我觉得al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可能行不通,很难做大做强。”杜秋以闲谈的姿态警告道:“美国的电信行业是对社会开放的,al可以组建自己的网络,中国的电信行业是垄断的,民营企业不能拥有自己的网络,只能从电信部门租线路,而电信自己也在做拨号上网业务,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很难和他们竞争。”

正在低头喝茶的张树新闻言深有同感,放下茶杯叹息道:“电信局收费太黑了,一条电话中继线每个月租金要六七千,就算2小时都有人拨号上网,每个用户每小时得收十几块钱才勉强保证不亏本,十几块钱相当于一家三口一天的伙食费了,谁舍得花这么多钱去上网?所以要我说啊,电信局那帮人都是吸血鬼,中国信息产业的********!”

孙少洁对互联网服务不太了解,笑着说道:“张姐,你可以专门去做公司用户嘛,对公司来说,一小时十几块钱不算什么。”

“企业用户对带宽要求比较高,一般会租ddn专线,那种比电话拨号上网更贵,电信局既不按时间收费,也不按带宽收费,而是按流量收费,用的越多收费越贵,一个月下来说不定几十万都没了。”张树新直摇头,问杜秋道:“杜先生,你们骁龙每个月上网费是多少?”

“我们现在用的是科研网的线路,有国家补贴,比电信局的要便宜一点,不过也便宜不了多少,公司才30几个人,每个月大概要八九万的上网费,负担很重。”

这时一个相貌堂堂,穿着白衬衫的男子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包厢,笑着调侃道:“杜先生不是刚刚从微软那里赚了00万美元吗?八九万有什么负担不起的。”

刘运来起身打了声招呼,介绍道:“这位是中网公司的老总,万平国万先生。”

“万先生你好,这几天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贵公司的大名,久仰了。”

张树新是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离开《中国科技报》之后,先在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当了3年公务员,1991年辞职下海,搞了策划公司,1992年帮当时被封杀了好几年的崔健办了一场慈善义演,然后又去做了寻呼台业务,寻呼台在90年代初是暴利行业,但在1995年左右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微利状态,于是她把寻呼台转手了,再把房产拿去抵押,从银行弄了一笔贷款,总共凑了1500万创办了瀛海威,转型做起了互联网业务,这种眼光和气魄,确实称得上是女中豪杰。

万平国创办的中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他是个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才,先在清城大学读了硕士,然后去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一年之内拿到了两个硕士学位,199年回国创业,不到一年就筹集了3000万人民币的投资,5月份拿到互联网增值服务牌照之后,挥舞着钞票,从思科和s那里采购了000多套路由器和几十台服务器,豪言要在全国10个城市同展开互联网接入服务,宏伟的采购计划让思科和s大为重视,两家公司同时派了副总裁来京城亲自负责,势头丝毫不比引来了微软副总裁的骁龙差。

万平国和张树新一样,在大学时代都做过学生会主席,是非常健谈和善于交际的人,让包厢里气氛很快变的熟络了起来,这先生那先生的称呼也都改成了直呼姓名,他聊了一会闲话之后问道:“亚信的老田和丁健没来吗?”

真正要论199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老大的话,不是骁龙,更不是中网,而是亚信,亚信不管是资金、技术还是人脉关系,都是国内单独一档的存在,两个创始人来历不凡,一个叫做田素宁,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读了博士,后来当了中国网通的创始人和e,据说和某个核心领导家的公子是同学,关系非常深,另一个叫做丁健,京城大学本科毕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了硕士,据说是个智商过人的天才,曾亲自架设了这所世界名校的第一个局域网,十年之后会因为和凤凰卫视的某个著名女主播闹绯闻,搞的人尽皆知。

杜秋费尽心思,才招募到了秦牧、小吴以及何力行这样的高级人才,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不可谓不雄厚,但在亚信面前却不够看,因为根据刘运来的介绍,这家公司的员工里有哈佛大学博士后,纽约州立大学博士之类的顶尖技术人才,他们早在199年就帮鹏城证卷交易所研发了网页系统,订单价格为220万美元,比骁龙为云城市政府搞官方网站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他们两个出去做业务了,都不在京城。”

“哟,那太可惜了,老田和丁健可是对杜秋佩服的很,早就想认识你了。”

“我也挺想见见他们的,可惜无缘识荆,只能等下次了。”(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www.10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