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认领林地

第一天收购500吨,第二天收购50吨,第三天收购600吨,每斤一毛八分钱,花费了666万,加上其它费用一共用了65万的现金。

第四天批发市场的西瓜涨到了02元一斤,沈阳依然大量收购,来者不拒,收购了500多吨。

虽然没有详细把收购的数量登记在纸上,但沈阳每天大把花钱的样子还是落到了有心人的眼里。

这个西瓜批发市场离汴京市区有十多公里,原来是马家村的一片盐碱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一个批发市场,反正十里八乡的瓜农都来这里交易,可以说这里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市场。

这里也乱过一段时间,后来形成规模了,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这里进行了规范。不过既然这里是批发市场,自然有人可以在这里,享受一些特殊待遇。

首先有特权的是村里的管理人员,马家村为了自家村的利益,理所当然的对这里进行了管理,村长马大权组织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组成了治安队,维护这里的秩序。

后来也吸收了周边几个村有话语权的青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共同对这里行使管理权。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让来收西瓜的批发商感觉这里有秩序,也提供了很多方便,让这里成了汴京最大的批发场地。

直到去年马大权蹲号子的小儿子马三出狱,这里的风气开始变得有些不太好了。他们开始经常性的找一些小客商的麻烦,借机搞点小钱花花。今年西瓜行情不好,有市里工作人员在这里蹲点,马三他们收敛了很多。

他们也知道如果把这个交易市场搞黄了,也就失去了财源,还算保持着克制。可是沈阳大把花钱的动作还是深深刺激了这些人,有人帮着统计,只有不到四天时间,这个新来收瓜的客商,已经花出去一百多万了。

被盯梢沈阳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给这些人打上神识,在他们准备第二天凌晨动手的时候,沈阳压根第六天的时候就没有出现。为什么是早上动手,那是这些客商只有早上有现金,到晚上的时候就是一车的西瓜。

马三可是从三四点钟就带着人、带着路障,等在村外几公里的马路上。这要是在澳洲沈阳早就动手了,在国内沈阳不想找这个麻烦。事发了,也说不清楚作为一个亿万富豪来收西瓜是什么癖好。

沈阳的消失可是让马三等人失望了好几天,有钱,又是一个人的客商还真是不多见。有了这个想法,马三等人过几年以后还是再次进了号子,不过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而是领了一颗花生米。

之所以停止了收西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兰县诺大的棉花加工厂水泥空地,全部堆满了打成方块的麦秸,花了沈阳2000多万的现金。如果沈阳的安排的客户再不拉走,那就没有办法收购了。

可是现在饲料加工厂门口排着长队的农民还有不少,都快赶上以前缴公粮的盛况了。直接收进空间还是不敢的,没有办法,只能无奈在十多公里的单县临时租下了倒闭的棉花加工厂。

单县的棉花加工厂可没有木兰县的加工厂有沈阳接盘,随着不再强制农民种棉花,很快就荒废了。这个棉厂有近2平方公里的大小,离县城也有七八公里,离最近的村庄有三四公里。

棉厂里的设备早就拆了卖废铁了,县府一直想把这里租出去或是卖掉,但实在没有开发的价值。除了看门的大爷和里面荒草中的动物就没有别的活物了。沈阳只用不到2万元就搞到了一个月的使用权。

搞定一切,就开始让伊莎贝拉安排货车往这里送货。李强等人在这里接货,并指挥人堆放整齐。运输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有办法,为了安全,只能麻烦一点。

门房大爷就是一个吉祥物,根本起不到任何的用处,再加上车开车往,他也不清楚里面有多少东西。送的差不多的时候,沈阳支开李强等人,直接把所有的麦秸收进了空间。

这些麦秸收上来还是很划算的,用来喂养牛羊,可以弥补草料不足的情况。如果再在含有灵气的水里一泡,那绝对很受牛羊的欢迎。

收麦秸的工作继续,持续近20天才被沈阳叫停,县城周边的能送的都送过了,再远的话,拉过来就不合算了,运输也需要耗油的。每家增收千把元钱,对农民也是绝对的意外之喜。

忙完家里的活,就应该回京北了。特意开车先去了商都,沈琳现在都十九岁,成大姑娘了,再过两个月就要进行高考了。沈阳要给她送一些特殊水果和加了灵气的营养品。

特意选择了婶子在医院值班的时候去的,主要怕婶子嫌弃,听沈琳说她妈现在洁癖症状又加重了。从车上搬了好多东西到二叔家,除了了解沈琳的学习情况,就是问二叔的工作。

沈琳也是妥妥的学霸,是学校冲击清、北的苗子。二叔的工作还是老样子,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升职的空间不大。不过为了完成局里交待的任务,他认领在黄河古道盐碱地种树的任务。

别人都当成这是一个苦差事,二叔却觉对这是一个机会,这近两百亩地,有林业局里的拨款补助,认领期限为50年,期间除了不能随意砍树,所产生的收益都是自己的。10年以后要砍伐树木,也是可以申请的。50年到期后,也可以申请一次性补偿或是延长租期。

除了树林还能有啥收入?有这种想法的还真是错误的。在树木幼苗时,可以在间隔里种植西瓜经济作物。树长大后,可以在树林里养殖牛羊、放养走地鸡。

前期还不需要太多劳动力,投入也不是很大。二叔在木兰县雇了几个同村的老乡帮着打理,工资成本并不高。有了家里五套商铺的租金支持,二叔是一点儿压力也没有。

等有钱了,围栏一搞,自成一片小天地,再建一个“高档临时”住房,都可以在这里养老了,五十年在华夏这都是可以传家了。而且租金也是少得可怜,每亩每年只有不到100元的象征性质的租金。

在职场不如意的二叔,并不是人傻,只是没有钻营的心思。有技术在身,自然可以知道眼前这个单位的苦差事,在几年以后那是相当香的。

二叔主动承担苦差事的事情,也让新来的领导对他产生很大的好感。这是帮着领导烧旺了第一把火。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www.10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