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奢侈的公平与产业转移(1 / 2)

徐凡下达完命令之后,李德却是一脸苦闷道:“陛下,您这样增加工匠的俸禄,就更加没有人愿意去屯垦了。”

李德成为了大汉假相之后,主抓屯垦,农业与水利工程建设几方面的事务。

这其中农业和水利建设还好办,大汉每年都有二十亿的专项的资金,用来兴修水渠,修农村驰道补贴给农户。

加上新式的耕作技术,化肥技术,以及抽水机的普及,大汉粮食的亩产一直在提升,关中粮食产能已经普遍达到了3石每亩。

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可以突破12000钱,要是靠近城池的农村再弄一点副业,卖点蔬菜水果,鸡鸭等家禽,一年2~3万钱的收入是轻轻松松的。

这在大汉的农户当中是妥妥高收入人群,按照大汉的标准,年收入破万的农户属于中户,年收入达到3万就是属于富户标准,在大汉属于小康之家。

医疗,教育,住房都不会成为这个家族的阻碍了,当然不是阻碍不代表什么问题都没有,看得起病,不代表所有的病都能治的好,上的起学,不代表一定能考得上学府。但总的而言,关中的农户算的是这天下农户当中最幸福的一批人。

但就是因为关中的条件太好了,关中的百姓就更加不愿意去其他地方去屯垦。

吹成鱼米之乡的江南又能怎么样?能比得上他们天府之国的关中?号称玉石玛瑙遍地的西域,那也不过是吹风沙的地方,辽东南洋,那也只是化外之民待的地方。

关中的百姓骄傲的认为自己的家乡就是天下最好的地方,他们根本不愿意去其他的蛮荒之地。

所以对李德来说,每年最头疼的事情反而是,安排关中屯垦的名额,谁都不愿意离开富饶的关中,但偏偏天子又看重公平,把屯垦的名额平均分给天下各郡。

像大漠,河北,蜀中这些地方不是人口稠密,山多地少的地方,就是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他们对朝廷安排的屯垦大致是满意的,毕竟他们在家乡也没什么出路,屯垦了还能获得一小块土地。

但在关中,三川郡,陈郡,会稽郡等富裕的郡县,他们本身待的地方就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怎么愿意再去寒苦之地?

所以每年都跟打游击战一样,要抓人去屯垦。而现在朝廷又要增加最低俸禄标准,这显然是极其有利于这些工业郡的,他屯垦的工作自然就变得越发艰难了。

徐凡宽慰道:“屯垦和增加俸禄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没有假相你每年安置几十万青壮屯垦,大汉的产业根本吸纳根本不了每年成年的青壮,而且没有屯垦扩张的市场,大汉的产业也容易饱和,到时候工匠不要说增加俸禄了,只怕俸禄还要下降。”

“而且我大汉占据了这么多土地,但要是没有我们自己人去开拓,这些土地只能得而复失,屯垦政策是我们整个大汉都受益的政策,那就要我大汉百姓同时承担这个责任。”

可能是皇帝做的久了。徐凡越发觉得公平真是一种很奢侈,很珍贵的东西,大汉为了维护这份公平,每年要多花好几亿钱,只为所有的人都共同承担这份屯垦责任。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大汉所有阶级都不满,但因为分担了压力,所有人都能压抑这股不满。

难怪历史上那么多强盛的王朝,打下了那么大的疆域,终究还是丢失了,每年安排几十万百姓戍边,这不亚于每年都要打一场大仗,还要安抚国家内部百姓的不满。在封建王朝那种本就不平等的制度下,这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而且封建官僚也不愿意做这么辛苦的事情。

他们只能捡简单的事情做,驻扎一支军队,守护这片庞大的土地,但没有百姓的军队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最终还是在这片土地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即便工()

业国做到这样的事情,那也是死命压榨本土的百姓。逼着这些百姓没有选择,只能流落异乡。

想到历史上的经验,徐凡内心有一种预计,像大汉这样每年大规模的屯垦,会在他之后结束,他不想办法做这困难的事情,后世的子孙就根本做不了。

而没有足够的百姓驻扎在当地,大汉现在庞大的势力,能不能保住其中的一半都是一个未知之数。

大汉历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少府令府衙。

陈爱民一坐上自己的工作位,张扬神神秘秘笑着道:“爱民,有大好事。”

陈爱民满不在意拿出算盘准备工作道:“什么好事?”

张扬笑道:“朝廷又要颁布均富贵法令了,我等的俸禄会增加一成,而且接下来几年还会不断增加。”

“嗯!”陈爱民点头开始拨弄算盘。

“什么嗯!你们这些年轻人真不知道感恩,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几年前我们的俸禄可连现在的一半都没有,长安米贵,要不是朝廷的福利待遇好,就这点俸禄,某早就自己去做掌柜了。这次再增加俸禄,某打算在长安城买一座宅子,靠近中学,好让允儿更好的学习。”

少府其他汉吏今日也是极其激动兴奋的,可以增加俸禄,谁都高兴。

果然到了下午,少府正式下了通知,他们所有人的俸禄增加一成,从今年的9月开始算。

同时这个命令也下达了到了少府各大的工厂当中,舆论宣传也开始跟上。

大汉丞相周勃,在九月的大汉月报特别周刊上,发表了向小康之治全面进攻的章。

章中重点介绍了大汉的《最低俸禄标准》政策,说这个政策是大汉实现全面小康之治的战车。大汉将会根据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增加最低俸禄,这个政策将在三年内,让大汉五成的百姓年收入突破三万钱,成为小康之家,六年内让大汉七成的百姓,成为小康之家,而后周勃畅想当他结束任期的时候,大汉基本完成小康之治。

周勃的章引起了整个关中乃至大汉的轰动,大汉的各大月报纷纷转载他的章。以前大汉有《均富贵法令》,但那也是只是临时性的措施。

而现在朝廷想把这个朝廷正规化,法令化,各大报社的主编都写章讨论这项政策对大汉的影响力。

其中赞成这项法令的主编,认为朝廷这是实现大同之治必由的道路,是最可行最清晰的道路,每年的进步可以清晰可见,大同理想将不再遥远。

而不赞成这项法令的主编则认为,这项政策太过于偏激,会像子贡赎人一样,形成反向的效果。大汉的作坊也不是那么好经营的,每年都有大量的作坊倒闭破产。

而这项法令将会持续增加大汉作坊的生产成本,直至这些作坊主难以承受这些增加的成本,最后不得不倒闭破产,而作坊都倒闭了,工匠不要说增加俸禄了,连差事都找不到。

赞成和反对的势力相差无几,双方在月报上打的不可开交,倒是让大汉的报纸行业,增加了一倍多的市场,很多原本不看月报的人形成了消费习惯。

关中的作坊主则哀嚎连连,不断的向四周的人抱怨,俸禄增加的太快,太高,厂子已经办不下去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www.10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