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陶玉捧着几本杂志回了家,献宝一样的交到林朝阳手里。
她带回来的是《外国戏剧》杂志,最早从1962年发行,那时候还叫《外国戏剧资料》,属于戏协的内部发行资料,后因嗡嗡嗡停刊。
今年才刚刚恢复,就出了三期,是陶玉下午跟吴颖芳她们几个同学去六部口的邮局时淘到的,七毛六一份,三本就是两块二毛八。
这份以介绍外国戏剧活动为主的杂志,选材范围内容丰富,不仅刊载国内外研究和介绍外国戏剧的章,发表中外戏剧界学术交流的新闻,还会每期发表一到两部当前外国重要的话剧或电视剧剧本,对于很多想要了解和学习外国戏剧的国人很有帮助。
不过因为杂志以前都是内部发行,在民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所以改名复刊之后公开发行,销量并不理想。
这也是为什么陶玉会在邮局淘到这几份杂志的原因。
“你是真想让我当编剧啊?”林朝阳调侃道。
“学习学习没坏处,你写,很多戏剧创作的手法和经验也可以借鉴嘛。一般好作家都是好编剧,你看老舍先生。”
一提到学习,陶玉总是能讲出一大堆的道理来,不过多看点相关资料确实对林朝阳写剧本有点帮助。
十一月中旬,剧本终于完成了初稿,陶玉看完了完整的剧本,表现得比林朝阳还高兴。
“朝阳,你就算不写,去当个编剧都行了,也一定是个名编剧!”
陶玉的赞美当然有身为妻子对丈夫的仰视与崇拜,但更多的是出于理性的判断。
“你满意就行。”林朝阳看着陶玉的笑容,心里也开心。
陶玉喜滋滋的捧着剧本翻来覆去的读,怎么看怎么好。
翌日一大早她揣着剧本去了学校,迫不及待的想让同学们看看丈夫的作品。
这天上午中系有课,是系里的副教授黄会琳主讲的《现代戏剧研究》。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了,班里的学生们都忙着往外走,陶玉却把班里的几個戏剧骨干力量招聚到一起。
“剧本出来了!”
只一句话,大家如同蚂蚁闻见了蜜味,立刻凑到她身旁。
陶玉刚掏出剧本便被吴颖芳率先抢了过去,她连忙喊道:“你别撕坏了!”
吴颖芳根本没理会她的关切,眼睛盯在剧本上,剧本就是普普通通的稿纸,但她的目光却在接触到首页的剧名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天下第一楼》。
这剧名……
“这剧名可真有气魄!”
身旁的同学替吴颖芳说出了心里话。
“玉,伱们家林大作家果然不一般啊!光冲这个剧名,我们保准能压燕大一头。”同学李路杨语气夸张的说道。
他的话惹来了大家的哄笑,八个戏剧狂热分子聚在一起,围着林朝阳的剧本还没等看呢,闲话不断。
剧本就一份,大家都想先睹为快,你争我抢,引来了讲台上正在收拾东西的黄会琳的注意。
“干嘛呢这是?”她走下讲台问道。
“黄老师,没什么。”陶玉说道。
吴颖芳嘴巴快,“黄老师,我们要搞话剧,玉让他爱人帮我们写了一部剧本,她今天刚把剧本拿过来,大家都想看看。”
黄会琳闻言笑了起来,前段时间由燕大学生们引起的这股热潮她是有所耳闻的,她本身就是教戏剧学的,对这方面也很关注。
学生们连剧本都拿出来了,行动力不是一般的强,她说道:“我们办公室有一套油印设备,给你们多印几份就好了,抢来抢去的干什么?”
此话一出,引来了大家的欢呼。
“走走走,先去吃饭,吃完了饭,我给你们印剧本。”
跟学生们走在一起,黄会琳感觉也恢复了几分青春活力。
大家跟着她先去吃了饭,然后又到办公室,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印出了几份剧本。
现在剧本人手一份,大家也不争了,急不可耐的在办公室里就翻起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