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云堂,每天都在上演着新闻奇论……
游侠领袖与新秀的传说,对华歌来说毫无意义,低调处理,最好是远离,越远越好,这很符合他谦虚谨慎的处世风格。
只不过,无第一,武无第二。
也有好勇斗狠的游侠们,不远百里登门拜访,顺便挑战,切磋武学艺术。
这种粗活儿,华歌不会亲自出面应酬,一律让韩征、魏相和丙吉等小将们去搞定,他们能搞定的小事儿,何须华歌出手?
切磋时,在实战中磨炼功力,华歌再稍微点拨点拨,其实只须合理调整运气的方法,修正气流轨迹,就像装修好的新房,水电线路基本铺设完,各个区域和版块再进行细化,精准化,然后整体的格调就自然形成,房屋的质量则全面提高了。
受教后,韩征等人的内功提升很快,一日十里,韩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暗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大清早,华歌在庭院里修炼,感觉今天还是有点儿模糊的奇怪东东。
为什么,丹田总是有点闹腾,两股气流就像阴阳八卦太极图,运行不好控制,有时还发生矛盾冲突,甚至产生对流对撞,而且越是以意念控制,越是控制不了,甚至激发了对撞,渐渐地,变得越来越强烈……
本以为,这是练功时不小心,偶尔疏忽大意而已,难免会有不适的反应,然而近期时而发作,几乎天天都有,似乎已成常态。
须注意,绝对不可疏忽大意。
纵然神功解除封印,但是为了保守秘密,华歌尽量不显露,包括击杀宁成的招法,既不是霍氏神功,亦非华歌新学的梅花铁盟功法,无招无势无力无法,显得不伦不类,难怪宁成鄙视后警觉,已是防不胜防。
如今,华歌试行运功时,也是防不胜防,两股强大的真气形成了潮流,在丹田气海中隐隐对流对撞……这非同小可,务必平息下来,否则,日久生变,这种征兆,会不会是传说中的走火入魔?
如此演变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赶紧意沉丹田,凝神聚气,肩背贯通。圆活松静,盘膝合掌,裆胯靠紧,切勿用力以意抗之,以真气腾之,以神足之,这反而会激化冲突的,行功运气,五气朝元,切勿以气催力,力催则意变,五气朝元这种大周天的功法,根本无法平息气流冲突。
心潮起,气海动,真气翻涌,运行的轨迹杂乱!
在此时,仿佛心腹气流澎湃,五内俱焚的错觉!
情急中,华歌急中生智,想起上古黄河泛滥时,大禹治水之法,将千里黄河,滔滔狂流疏导分流成一支一脉,洪流逐步分成支流,水患减弱。
就这样,行功运气分五路进行:
上下运,从丹田沿大腿内侧下沉于足底,复自外侧上升于丹田。
前后运,从丹田沿后背的脊梁骨左右运,循环盘绕在前胸后背,再流回丹田。
左右运,从丹田沿胸肋骨膊内出于双臂,流到双掌再回流五脏六肺,回归丹田。
升降运,从丹田内上涌下行,一升一降,沿任督小周天漫延,并行不悖,周流不息。
内外运,鼻有呼吸,心藏虚实,意通神明,气有升伏,劲有吞吐,五者紧密结合,要在这一波运行刚到尾声时,另一波运行兴波涌起,川流不息,息息相通,随心所欲,如无入而不自得也……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良久,感觉气流对撞逐渐减弱,慢慢地平息……
此时,华歌身心疲惫,颓然坐下长嘘一口气,用手擦着额头的汗,似乎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不禁摇头叹息,好险啊!
华歌有所感悟:中心与局部的制衡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陈掌一番高论:
当年,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以换神女一笑,令各地诸侯心寒,犬戎趁机兵犯京畿,平王东迁,诸侯反客为主,天子不堪共主,东周分裂为春秋战国,群雄争霸。
秦扫六合,楚封七霸,十八诸侯拥兵自重,异姓王作乱。
大汉一统,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得封王,然而兵强马壮之后,同姓王照样作乱,发动了七国之乱……也许,这只是即兴耍嘴皮子而已,而这恰恰一语洞穿时局!
中心与局部的制衡,中央与地方的对策。
朝廷的控制与诸侯崛起产生矛盾,中央与地方,中心与局部的权政失衡,甚至包括汉廷与匈奴之间几度鏖战,干戈不休。
大汉景之治,培养综合国力日渐强盛,却也派生出好多问题,国力的增强,带动全国上下整体实力的成长,水涨船高,木高秀林。
正如一个少年长大成了壮年,浑身上下都在成长。
手的力量长了,脚的力量也长了;左手长本事了,右手也一样,如今已是浑身是劲,应该往哪个方向使劲呢?
汉代不是出现过八王之乱吗?
这充分说明,必须把内部矛盾向另外一个方面转化,要不然,这一股一股力量就会内斗……这一点,华歌深有体会,他最近修炼时,丹田内两股真气流产生了冲突,不得不全力抑制,要不然,真不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