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高带着谢瑾年进了厂区。
“回家看你爷爷了吗?”
“还没,下了车我就先到这边了。”
谢志高问道:“这么急?”
“是啊,等米下锅了。”
“具体怎么回事?”
苏忆安就把村子里成立了刺绣厂,订单却严重不足的事说了出来。
“我们第二纺织厂干的可是外贸订单,外国人要求的很严格,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接的。”
“我给你看样东西。”
谢瑾年这次来,别的东西没带,带的都是苏忆安的绣品,当然带的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一共是十二方手帕。
十二方手帕是十二个图案。
谢志高是纺织品厂成品车间的车间主任,对刺绣自然是熟悉的。只见她挨个拿起手帕看,还不时上手摸一摸,试一试是否平整。
不平整就说明刺绣手艺不高,有漏针或重复施针的现象。
用色是否合理考验的是绣工独到的眼界。
图案才是真正的点睛之笔,一幅绣品能不能传神,图案的设计很重要。
苏忆安有两世的记忆,她的眼界融合了两辈子,她看到的是别人看不到的高度。
像后世才有的奥特曼、冰墩墩、各式各样的时尚小挂件,都被苏忆安借鉴了。
所以这些后世元素提前二三十年来到七十年代,绝对是炸裂的存在。
谢志高都有点结结巴巴的了,“这,这,真是你们的小刺绣厂绣的?”
“当然了,我早就说过,别看刺绣厂小,负责画图案的本事可不小。”
谢志高再三确认这些图案都是出自小刺绣厂之后,上报了厂长和设计组。
胡厂长是个和蔼的小老头,看到设计的图案脸都绿了,厂子每年都要花一笔钱养着设计组,看看他们画的,再看看人家画的,真应了那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这个人在哪里?我想见见他。”
谢瑾年说:“我是下乡知青,这个人是村里头的刺绣厂厂长,图案全是她手描的。”
胡厂长来了兴致,“刺绣厂,有多大的规模?”
“目前是六个人。”
有人笑出声来,六个人,那叫刺绣厂吗?那叫刺绣铺子、作坊。
胡厂长难得用冷脸怼人,“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有笑别人的工夫,拿几张像样的设计图出来。”
胡厂长是懂戳人肺管子的。
“胡厂长想见她,现在见不到,她陪着父亲去看病了,归期未定。”
胡厂长不急在一时,人就在那里,还能跑了不成。
谢志高送谢瑾年到大门口,路上跟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想和他们搞好关系,放心吧,我们厂这么大,匀几件绣品的加工任务给你们,应该问题不大。胡厂长挺欣赏那个设计图案的。”
“那个她不是别人,是你侄媳妇。”
“啊?不是说是个大字不识,挺丑的黄毛丫头吗?”
谢瑾年有些愠怒,“谁乱造谣?”
以前的苏忆安对于谢瑾年来说,就是一个不相干的人,所以在他的家信里面,从来没有关于苏忆安的只言片语。